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韓嘯(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湯志偉(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電子科技大學(深圳)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
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于11月8日至10日在浙江烏鎮舉行。自2014年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召開至今,已歷經十載。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科學指引下,中國積極參與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加快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全球互聯網治理變革在認識論、方法論和實踐論上的“破”與“立”提供了中國智慧,作出了重要貢獻。
摒棄個體主義認知,倡議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馬克思、恩格斯曾提出構建“真正的共同體”的偉大理想,但受當時人類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這一理想僅僅停留在設想階段。隨著生產力發展,互聯網逐漸成為人類生產生活的新空間,也使得互聯網問題成為全球性問題,并威脅到整個人類的共同利益,客觀上將人類社會連接成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推動全球互聯網向善發展,構建更加公平有序的互聯網治理體系關系到每個人的福祉。
由此,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習近平主席第一次明確提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以及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的“四項原則”“五點主張”,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和積極響應。在今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再次強調,互聯網日益成為推動發展的新動能、維護安全的新疆域、文明互鑒的新平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既是回答時代課題的必然選擇,也是國際社會的共同呼聲。我們要深化交流、務實合作,共同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邁向新階段。在這十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堅持推進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變革進程,發布《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概念文件、《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行動倡議》《烏鎮展望》和《網絡主權:理論與實踐》等一系列成果,推進全球合作。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從概念文件到行動倡議,再到實踐案例全球開花,思想共識化為具體行動,攜手共謀全球互聯網發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美好圖景清晰可見。
作為解決全球互聯網問題的新視角,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宗旨是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結合互聯網發展的特殊性來看,網絡空間治理必須是世界各國在相互尊重與信任的原則基礎上,共同深化國際合作,尊重網絡主權,保障網絡安全,共建順應未來發展的網絡空間。由是觀之,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超越了個體主義認知,提出了一個全球性、合作性、和平性的網絡空間視角,為全球互聯網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各國在網絡空間需要樹立共同體意識,強調彼此命運緊密相連,應該共同努力,確保網絡空間的安全穩定、繁榮發展。
反對網絡霸權主義,提出網絡空間治理新模式
福柯認為,空間是人類社會中權力關系的投影,空間的生成必然包含了各種沖突的利益和力量的相互作用。資本主義國家致力于把權力置于資產階級所控制的各種空間之中,互聯網作為人類生產生活的新空間,也無法避免。在對網絡空間的“生產”中,我們看到權力邏輯對空間的重構與隔離,在網絡空間中一般消費者和使用者普遍缺席。個別國家控制著支撐全球網絡空間正常運行的關鍵資源,但無論是在技術層面還是原則層面,其主導的網絡空間治理模式存在諸多缺陷,實際上存在著“正當性”與“有效性”雙重不足。
面對存在諸多不足的多利益攸關方治理模式,中國提出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以及衍生出的治理新模式,強調網絡空間是人類共同的活動空間,網絡空間前途命運應由世界各國共同掌握,各國應當在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網絡經濟創新發展、網絡安全保障等方面加強溝通、擴大共識、深化合作。這與網絡霸權主義謀求個別或少數國家利益最大化不同,以各國共同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為推動構建網絡空間新秩序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中國方案。在此指引下,中國以實際行動推動全球互聯網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邁進:在觀念層面,樹立科學的互聯網技術觀,避免過度政治化傾向;在參與主體關系上,重點關注多邊主義下的政府間國際關系及國內多方參與下的政府引領與民間參與的關系;在參與平臺選擇上,根據治理議題選擇相應平臺;在參與方式上,遵循規范倡導和規則推進兩種取向。
遏制網絡犯罪行為,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建設
作為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成果。互聯網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網絡犯罪行為也日益猖獗,對政府監管和治理形成巨大挑戰。除了現存的黑客攻擊、網絡詐騙、網絡欺凌、網絡色情等各種形式的傳統網絡犯罪外,隨著技術進步,基于AI驅動的網絡攻擊、量子計算以及數據中毒已經成為網絡犯罪的新手段。犯罪團體使用人工智能分析攻擊策略,增加攻擊成功率;運用人工智能創建幾乎任何語言的可信文本,提高犯罪活動的速度、規模和范圍。不僅如此,利用量子計算實現的網絡攻擊將會讓目前的網絡安全形同虛設。美國于2022年12月通過了《量子計算網絡安全準備法案》,將一項旨在保護聯邦政府系統和數據免受量子網絡攻擊的措施寫入法律。2023年6月,歐洲政策中心也敦促采取類似行動,呼吁歐洲官員為“量子網絡攻擊”的到來做好準備。已經出現的威脅是數據中毒,通過數據中毒,攻擊者能夠篡改或破壞用于訓練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模型的數據。他們可以使用各種各樣的技術來做到這一點,旨在影響人工智能決策和輸出的準確性。由是觀之,網絡犯罪行為已經成為全球性問題,對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和公民權益構成嚴重威脅。
為了遏制網絡犯罪行為,這十年間中國立足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積極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建設,為全球網絡空間的穩定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如提出《全球數據安全倡議》,分別于2021年3月和2022年6月同阿拉伯國家聯盟、中亞五國發表《中阿數據安全合作倡議》《“中國+中亞五國”數據安全合作倡議》,為討論制定全球數據安全規則提供藍本。中國與多國達成網絡安全領域合作共識,在打擊網絡恐怖主義、電信網絡詐騙等方面開展深層次務實合作。2022年3月至6月,在國際刑警組織框架下,中國與其他75個成員國共同參與“曙光行動”,逮捕犯罪嫌疑人2000余名,攔截非法資金5000余萬美元,有效遏制跨國電信網絡詐騙活動。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在過去的十年中,不斷交出高水平答卷,為促進人類文明發展提供了新視角、為推動全球互聯網治理變革提供了新方案、為促進全球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動力。在這砥礪前行的十年,中國對網絡空間的治理實踐,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參考樣板。正如習近平主席所呼吁的那樣:“信息革命時代潮流浩蕩前行,網絡空間承載著人類對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讓我們攜起手來,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共同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