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沈國兵(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經濟學院教授)
2023年11月17日,習近平主席在美國舊金山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發表講話《堅守初心 團結合作 攜手共促亞太高質量增長》指出,“我們應該秉持亞太合作初心,負責任地回應時代呼喚,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全面落實布特拉加亞愿景,建設開放、活力、強韌、和平的亞太共同體,實現亞太人民和子孫后代的共同繁榮”。講話內容為推動亞太合作取得更多豐碩成果,共同打造亞太下一個“黃金三十年”提供了重要遵循。筆者認為,主要蘊含了以下六個方面深刻內涵。
第一,不忘亞太合作初心:促進亞太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和經濟增長。2023年美國舊金山APEC峰會,是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機制設立的“而立之年”即30周年。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設立的初心就是亞太經濟體21名領導人聚集在一起討論如何更好地激勵亞太地區貿易和經濟增長。2023年APEC高官會議主席勞拉·托德聲稱,舊金山APEC峰會不僅是向APEC經濟體展示美國的機會,也是向美國展示APEC的機會。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言,“亞太經合組織建立領導人定期會議機制以來,始終走在全球開放發展的前沿,有力促進了區域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經濟技術發展、物資人員流動,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亞太奇跡’”。
第二,APEC舊金山峰會需要建設開放、活力、強韌、和平的亞太共同體。以中美為例,中美兩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國別經濟體,本著為了本國、為了世界經濟復蘇增長的角度,作為全球增長的引擎,中美更需要展現出大國的擔當,亞太也需要肩負起更大的時代責任。據WTO《2023年世界貿易統計評論》統計顯示,2022年中美商品出口達5.7萬億美元,中美商品進口達6.1萬億美元;從相對占比來說,2022年中美商品出口占到世界的23.3%,中美商品進口占到世界的24.2%。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別商品出口供應地,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別商品進口目的地。為此,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不確定性放大的情況下,中美兩大國更需要從合作共贏走向共生共贏,以開放的心態求同存異、激發亞太經濟活力,從合作共贏中找到發展的共同利益。只有亞太共同發展了,世界經濟增長重新煥發出韌性,亞太經濟體才能更好地打破貿易保護主義的藩籬,推動建設開放、活力、強韌、和平的亞太共同體,實現亞太人民和子孫后代的共同繁榮。
第三,堅持創新驅動來賦能亞太經濟發展動力。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第一點就提到要“堅持創新驅動”,這是新形勢下中國“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的新時代的發展動力。中國“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直面新的信息技術發展新態勢,一方面我國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另一方面,我國正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培育壯大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網絡安全等新興數字產業,提升通信設備、核心電子元器件、關鍵軟件等產業水平,利用數字化嵌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幫助亞太企業實現轉型發展、創新驅動。總之,創新是發展的強大動力。我們要順應科技發展趨勢,加快落實《亞太經合組織互聯網和數字經濟路線圖》,不斷塑造亞太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更好為亞太經濟發展賦能。
第四,堅持開放導向來共享亞太區域一體化大市場的發展機遇。當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正面臨著潛在的中斷風險和挑戰。對此,我們始終強調,要“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堅定不移地高舉WTO多邊自由貿易的旗幟,大力倡導亞太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主張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與此同時,中國還正全面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推動商簽更多高標準自由貿易協定和區域貿易協定。這些為共享亞太區域一體化大市場的發展機遇作出中國方案、中國貢獻。在推動亞太區域一體化大市場發展過程中,各國應以全面落實《亞太經合組織互聯互通藍圖》為遠景,以亞太區域一體化為市場驅動機制,堅定不移地持續推進多元平衡的貿易和投資開放;以亞太超大規模大市場為商品和要素的流通規模配置機制,推進互利共贏的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以亞太跨境資本流動便利化結算為能動催化機制,推進穩慎高效的金融開放;以構筑營商制度保障,推進亞太國際一流的營商制度環境。
第五,堅持綠色發展來踐行亞太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中國底色。在中國的具體實踐中,始終強調的一個要點就是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具體來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新時代中國積極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內涵之一;中國直面全球氣候變化、自然災害等頻發的挑戰,提出構建生態文明體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大力推動建設美麗中國;落實2030年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錨定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些都為亞太經濟體厚植了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中國底色。
第六,堅持普惠共享來實現共同做大亞太發展蛋糕的目標遠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促進共同發展”是中國對外發展始終堅持的原則。當前,我們一方面在國內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另一方面始終向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加強醫療衛生、科技教育、綠色發展、減貧、人力資源開發、緊急人道主義等領域對外合作和援助。如10年來,中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在120多個共建國家安排了2000多個援助項目,建立80多個經貿合作區,拉動近萬億美元投資規模,培訓各個領域人才10多萬人,使近4000萬人擺脫貧困。中國還向70多個國家提供千余次緊急援助。這些既是對“聯合國2030年全球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明確回應,也是習近平主席此次講話中提到的“構建全球發展共同體,讓各國人民共享現代化建設成果”的具體實踐,為亞太經濟體共同解決全球發展赤字,努力實現亞太經濟發展共同體的目標遠景提供了中國力量。構建亞太共同體,各國應積極參與全球發展倡議,深化減貧、糧食安全、工業化、發展籌資等領域合作,共同做大亞太發展蛋糕,推動亞太合作取得更多豐碩成果,共同打造亞太下一個“黃金三十年”。
(本文由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評估與對策研究(23ZDA032)”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