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張曉麗(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市委黨校基地研究員)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培育全國一體化技術和數據市場”的改革發展目標,數據資源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數字經濟是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有效使用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經濟活動,培育全國一體化技術和數據市場,真正實現數據的順暢流動,將極大推動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一、“科技+產業”推動了數據市場快速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健全要素參與收入分配機制,激發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和數據等生產要素活力”“要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數據已成為重要的新質生產力要素,要充分發揮數據的功能作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如何更充分高效利用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等環節的數據,成為目前技術發展需要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數據收集、運用和經營的主體是推動數據市場發展的核心力量,無論是供給方、交易方,還是應用方,都在數據要素的流通、交易和應用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加大對數據經營主體的培育力度,激勵更多企業參與數據市場建設,已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路徑。
數字時代的來臨,極大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特別是數字經濟形態的出現,對原來的經濟結構也產生了極大影響。數字經濟的內涵比較寬泛,但核心是數據資源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從學理上說,直接或間接利用數據來引導資源發揮作用,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經濟形態都可以納入其范疇。在技術層面包括了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在應用層面包括了一些“新零售”“新制造”“新研發”等。數據承載著生產要素的新價值,推動數據要素與其他要素實現有機結合,催生出了不同領域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和新應用。
技術是數據市場建設的重要推動力,應通過政策激勵、搭建創業孵化平臺等,扶持有能力和技術的企業積極參與數據市場建設,推動其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
二、全方位培育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
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培育數據產業,這也是培育數字經濟、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因為建立數據市場的最終目的就是推動數據要素在社會發展中的廣泛應用,將數據本身的價值充分挖掘和展現出來。不同于生產工具、土地和資本等傳統要素,數據本身就比較特殊,其是科技進步和時代發展的產物,要發揮數據的作用,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加強頂層設計和系統布局,構建起較為完備和統一的數據市場規則。
培育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不僅可以解決數據供給不及時和流通不順暢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較為透明、公允的定價機制和收益分配機制,讓數據價值“活起來”。當前培育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最重要的是加快完善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數據交易機構之間的互認互通以及數據資源的精準性“入表”,從而加快實現數據資源的市場化和價值化。
培育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首先,應進行頂層設計,從產權、流通、分配、安全等多個方面進行制度性規范。有了規范,才能為構建多元、高效和安全的交易生態提供支撐,進而促進數據要素的健康流通。如可以在不同區域和企業中建立標準化的數據交易平臺,提升數據流通的速度與效能,降低交易成本,以吸引更多企業進入數據市場。
其次,采取相應措施,鼓勵擁有高質量數據資源的企業在合法合規的框架下,開放和共享數據資源。擁有高質量數據資源的企業,是建立數據市場的基礎,如何激勵這些企業主動將數據資源投入市場,為其他企業或機構提供服務,是建立數據市場的關鍵。
最后,數據交易包括數據產品的分類、數據交易的流程、數據質量的評價體系等,應允許擁有數據的企業在充分尊重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及公民權利的基礎上,對數據交易的某些規則進行一定的創新嘗試,并尊重和鼓勵企業進行創新性發展,以實現數據價值的最大化。
三、以數據建設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如2023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超過了55萬億元,凸顯了其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價值,尤其是隨著數字技術深度融入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領域和全過程,可以說社會發展已經進入了數字經濟時代,這其中數據的價值不容小覷。
數據市場的發展推動了數字經濟的健康運行,并推動傳統產業的快速轉型升級,數字化、智能化不但提高了產業的附加值和競爭力,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還孕育了許多具有較高增長性和創新性的新興產業,這就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持續穩定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這一發展態勢有效促進了產業結構轉型,且發展導向和實踐路徑也契合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要求。如實現數字經濟與綠色發展深度融合,通過數據、算法和算力的集成創新,為形成“生態+數字”的發展思路和模式提供了支撐,這種模式不但帶動了產業結構升級,而且促進了能源結構的轉型,對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意義重大。再如通過數字經濟與文化產業的融合,有力地促進了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