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付偉
在鄉村振興的新階段,隨著數字經濟、鄉村文創等新業態興起,對產業運營提出了新的要求。越來越多的專業運營團隊來到鄉村,充分利用開發各類資源,推動鄉村業態不斷繁榮,鄉村多元價值得以展現。
傳統的鄉村產業主要靠農民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發展各類種植養殖業、加工業,創業者和就業者大多以本地農民為主。鄉村新業態對從業者的運營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能僅僅依靠傳統經營方式。以鄉村文旅產業為例,需要專業運營人才對鄉村自然、文化和歷史資源進行創造性轉化和開發,運營團隊要具備私域流量和專業策劃能力。
運營下鄉是由大量的運營人才和運營團隊進入鄉村推動的。他們長期從事某一個細分領域,依托他們的專業能力,鄉村興起了如咖啡茶飲、各類研學、服裝設計、藝術節、民宿、數字文旅等新業態。運營下鄉是外來人才和本地資源互相促進融合的過程,大多業態均與鄉村的自然風物或民俗文化相關,實現了對這些資源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此外,運營下鄉也發揮了對周邊村民的帶動作用,尤其是很多返鄉青年紛紛加入直播、電商、文創等相關產業。
很多地方開始探索專業團隊與鄉村合作共贏的路徑,探索出鄉村整體運營的模式。河南光山縣通過引入文產特派員深入挖掘鄉村亮點,以文化創意為引擎,推動鄉村整體性創新發展。文產特派員模式的核心在于“文化賦能”,即通過文化的力量來激發鄉村的內在潛力,并將其轉化為可市場化的文化產品。浙江海寧以18萬元年薪面向全國公開招聘4名農村職業經理人,以實現對農村集體資產、資源、資金進行盤活、開發和利用,通過項目運營管理,發展村級現代服務業、鄉村旅游、休閑觀光、餐飲民宿、文化體驗、健康養生等新型特色產業。海寧市花漾村組建了農文旅抱團公司,吸引大量實操經驗豐富的建設、運營人才陪伴品牌成長,明晰了村集體、農戶、相關部門等各自在品牌打造中的主體責任,形成了權責、收益清晰劃分的合作模式。
運營下鄉推動城鄉關系進入新階段。在廣泛關注的資本下鄉過程中,大量的工商企業下鄉,解決了鄉村產業缺乏資金、技術等問題,也實現了產業與市場的緊密對接。運營下鄉更是將鄉村產業與城市的現代理念進行深度融合。無論是農產品電商還是鄉村文旅,都要求鄉村運營深度理解都市的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推動了運營理念和產業發展不斷現代化。當然,這種城鄉關系也不是單向的,因為鄉村產業發展的過程,也是讓城市消費者能夠深度感受鄉村文化和價值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來看,運營下鄉不僅僅是資本、技術、產業等外在要素的結合,更是城鄉生活方式和文化心態的融合。
在傳統產業發展過程中,鄉村主要提供土地、勞動力或者初級原材料,但運營下鄉為鄉村多元價值的開發提供了可能,尤其是鄉村生態價值、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得到充分彰顯。運營下鄉實現了更為綜合的社會效應,尤其是在很多整村運營的模式中,通過運營人才的專業打造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通過運營過程中的社區營造、志愿活動等,重建了村莊合作網絡和人際關系。更為重要的是,運營下鄉通過引入專業的運營團隊和市場化機制,將鄉村的生態資源轉化為可持續的經濟效益,實現了“生態+經濟”的雙贏。(付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