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吳迪(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天津市委黨校研究基地研究員)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將“大力提振消費”列為首要工作任務,聚焦推動消費提質升級。按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決策部署,首發經濟已成為各地大力提振消費和爭先布局的新經濟形式,成為推動城市商圈消費能級提升的重要引擎。然而,首發經濟在發展中也面臨著諸如“千城一面”,缺乏差異化發展特色;過度求新求快,難以形成持續的消費增長動力;外來品牌沖擊本地品牌效益等新挑戰。因此,城市在布局首發經濟時,更應注重培育首發經濟可持續發展生態系統,積極探索將自身特色與首發內容相融合,打造具有獨特魅力的首發經濟新路徑,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一、首發生態對城市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機制
首發生態吸引優質企業和創新要素向城市集聚。首發經濟不僅指企業首次發布新產品、開設首店,或推出新業態、新模式、新服務、新技術等經濟行為,還涉及圍繞首發活動形成的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要素集聚、消費市場培育等一系列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經濟社會現象。首發主體為獲得首發優勢,會將企業總部、研發中心等布局在具有良好首發生態的城市,這不僅為城市發展帶來雄厚資金、創新技術,還吸引大量高端人才,提升城市人才密度與創新能力。
首發生態引入競爭機制激發創新活力。首發生態強調的是“首”和“新”,激發的是首發主體不斷加大研發投入,開展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以搶占市場先機,獲取品牌溢價,享有核心技術。創新競進的氛圍激發城市整體創新活力,推動產業升級轉型。以華為的創新發展與深圳的首發生態形成緊密的互動關系為例。華為在5G、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等領域的技術首發,推動了通信行業的快速迭代,帶動了深圳上下游產業鏈的協同發展;華為在深圳舉辦了多場全球首發活動,如鴻蒙生態大會等,吸引全球科技企業和開發者參與,提升了深圳作為全球首發生態高地的國際影響力,帶動了整個城市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
首發生態構建起“大消費”格局。隨著科技進步和消費升級,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高質量供給側改革帶動高質量需求側升級,大眾對高品質、個性化商品的需求增加。首發限量產品或服務,營造了稀缺性氛圍,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黑科技提升產品功效,吸引消費者嘗新;創新沉浸式體驗,提升消費滿意度。首發經濟長遠發展不是要引入一個店、設一個點,而是要帶動一個圈、形成一個面,變“首發”為“持久”,讓“流量”化“存量”,從而獲得規模效益和長久收益。這需要更加注重首發市場供給的多樣性、創新性、集聚性,吸引更多新產品、新業態落地,增強城市承載力,共享龐大的客流量,產生良性循環和聚能效應。
二、培育首發生態,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
首發經濟,不應局限在經濟概念和促進消費的手段上,應演進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一種理念和鮮明品格。這需要從政策支持與引導、產業協同與創新、空間布局與載體建設、人才培養與引進、品牌建設與推廣、配套服務與環境優化等多方面綜合入手,培育更具吸引力的首發生態、更有活力的消費市場等,實現城市的高質量發展。
推進高水平開放和管理制度改革,分領域分賽道培育首發主體。一是結合國家戰略和地方特色,對重點領域和賽道進行首發布局。政府應出臺政策,引入潛力大、示范引領作用突出的首發主體,如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區塊鏈等未來產業的產業服務。二是鼓勵首發企業加強技術創新,促進研發升級。政府通過設立專項科研基金、提供科研補貼等方式,鼓勵企業加大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投入,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建立首發聯盟,共同攻克技術難題,為首發產品持續更新增加動力。三是加強首發生態下產業與科技融合,推動產業協同創新。“產業界出問題,科技界出答卷”已成為產業和科技融合發展的有效方式。可將時尚產業與科技產業結合,舉辦智能時尚新品首發等,拓展首發經濟的產業邊界。
強化空間布局與載體建設,促進首發生態的群體效應不斷顯現。一是構建多中心空間結構,打造首發集聚平臺。打破單中心發展模式,規劃商務中心、科創中心、文化中心等多個功能中心,聚焦首發服務產品多樣化,實現功能互補,為首發經濟多層次集聚創造條件。二是創設首發地標,規劃首發特色街區。建設大型商業綜合體、會展中心等具有影響力的首發地標,提供一流的場地和配套設施,吸引國內外品牌集聚舉辦首發活動;打造藝術街區、美食街區等特色首發街區,為小眾、特色品牌提供首發平臺,形成差異化首發生態。三是營造開放共享空間,培育首發文化。加強眾創空間的開發和利用,鼓勵創新成果在眾創空間內首發;定期舉辦研討、路演、創意市集等活動,展示首發成功案例,促進信息共享和思想碰撞,激勵更多主體參與。
加強首發品牌建設與推廣,樹立“首發之城”形象。一是明確品牌核心價值,精準填補市場空白。首發品牌除應注重經濟價值外,更應強化功能價值、情感價值和社會價值。如首發服務強化24小時響應服務的功能價值,首發新能源強調“綠色生活”的情感價值,首發電商體現“鄉村振興貢獻者”的社會價值等等,全方位滿足市場需求。二是構建互補型品牌矩陣,形成首發外來品牌與本地品牌“共生共榮”生態體系。首發外來品牌往往聚焦技術迭代和模式創新,本地品牌深耕場景滲透和文化共鳴;首發外來品牌輸出標準體系,本地品牌提供場景適配。因此應充分發揮好不同品牌的市場定位,推動品牌融合,聯名互動,形成良性品牌生態體系。三是創新傳播矩陣,加強城市首發生態宣傳。構建“漣漪式傳播模型”,建立首發品牌故事庫,通過用戶故事紀錄片等形式突出城市首發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