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李金鍇(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陳玨穎(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
振興縣域經濟,是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促進區域整體發展的有效途徑。通過推動城市產業、技術、資金與農村土地、勞動力等資源互補,可以構建城鄉互利新格局。當前首要任務是縮小城鄉差距,確保農村居民在教育、醫療等領域享有與城市均等的公共服務,助力社會公平。城鄉融合是城鄉轉型的一個重要階段,它將村社、鄉鎮、縣城、城市納入一個連續的整體中,通過加強城鄉之間的要素流動和資源共享,為鄉村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有助于推動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城鄉融合是縣域振興的基礎與前提。城鄉融合打破了城鄉間的要素壁壘,促進了人才、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合理配置,為縣域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如江蘇省江陰市以城鄉一體化規劃為引領,創新構建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發展模式,引導城市企業下鄉投資,推進“兩業融合”試點,依托數字經濟培育智能制造、智慧農業等新業態,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實行城鄉教師輪崗制度,促進教育資源均衡分配,形成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功能互補的協同發展格局。
系統集成是構成共享發展機遇的有機整體。縣域經濟的發展壯大是實現城鄉融合的物質基礎,縣城作為縣域的核心,其綜合承載能力和服務功能的提升對城鄉融合至關重要。如福建省晉江市依托強勁縣域經濟,同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與治理創新。當地通過推動重點片區建設,增強縣城輻射力;創新治理體系,構建“1+3+10+20+N”的指揮調度體系,開發智慧網格平臺并推行多元矛盾化解機制。
全域規劃是形成可持續發展良性互濟格局的有效抓手。城鄉融合與縣域振興的協同發展,通過城市與農村優勢互補,能夠實現互利共贏的目標。如浙江省湖州市將城市與鄉村視為整體進行布局,統籌生態保護與經濟增長,發展綠色產業與循環經濟;通過實施全域旅游發展規劃整合鄉村旅游資源,并加強城鄉環境污染聯防聯控,提升鄉村生活品質。
綜合施策是共繪城鄉融合發展新藍圖的重要支撐。通過政府、社會和個人協力合作,逐步打破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鄉協調發展。關鍵在于科學把握不同縣域的稟賦特色,分類制定縣域發展策略,充分挖掘、開發、放大其特色和有利因素,堅持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游則游,合理確定不同類型縣城的發展路徑,壯大特色產業,增強發展活力。
加強縣域城鄉統籌布局。發揮縣城的統籌引領作用,將城市與鄉村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全域規劃,以發展規劃為引領,空間規劃為基礎,專項規劃為支撐,統籌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布局。制定城鄉融合發展規劃,明確城市與鄉村在要素配置、產業發展、安全標準、公共服務、生態保護等方面的融合路徑。建立健全相關體制機制,優化縣城治理體系,推進數字縣城建設,提升政務數字化水平,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
促進城鄉互補協同發展。構建城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將鄉村產業納入城市產業規劃中,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發展特色農業、高效農業、生態農業等現代農業業態,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和競爭力。積極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拓展農村經濟發展空間。培育休閑農業、民宿經濟等鄉村經濟新業態,打造綠色生態農產品、鄉村手工業產品、傳統文化產品,拓寬居民增收渠道。鼓勵智慧農業、可視農業、植物工廠、直播帶貨等新產業新業態發展。
推動城鄉設施一體共享。加大農村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推進縣城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實現共建共享。優化政策設計,構建縣城農村基礎設施統一規劃、建設、管護機制。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進程,提升鄉村醫療服務能力,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化建設。加速公共服務資源數字化發展,搭建線上教育平臺、網上預約診療平臺,實現城鄉教育醫療等資源共享。加強農村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建設,豐富文化體育活動,提高居民素養。搭建創業平臺,提供資金扶持、技術指導和政策咨詢等服務。
維護生態共建共治。樹立城鄉一體化的生態理念,加強縣域內生態環境的統一規劃和治理。加大對農村環境污染整治力度,推進污水垃圾處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等工作,改善人居環境。加強城鄉環境污染聯防聯控,實施農村生態項目,推廣清潔能源使用。加強城市生態建設,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發展生態農業、循環農業。開展生態修復和保護工作,提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服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