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倪建偉(浙江財經大學中國政府監管與公共政策研究院)
產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戰略的首要目標和重中之重。當前,在國內外環境變化帶來明顯經濟發展壓力的背景下,優質的農村營商環境對市場主體的吸引和激勵作用日益凸顯。近年來,各地致力于以改革優化農村營商環境,在政務辦理、要素集聚、產業發展上取得明顯成效。但相較于城市,農村仍是實現整體營商環境提升的薄弱環節,與實現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需破解傳統難題和新興問題,以提升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和治理水平,切實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
堅定不移,切實提升政務服務水準。隨著農村產業規模擴大和市場主體增多,特別是青年群體返鄉入鄉創業,對政務服務水平、審批效率等政務服務環境提出更高需求。為此,要切實做到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通過流程再造、數字賦能、系統優化,推動鄉村一站式審批服務普及,打造便捷高效的審批體系。同時,要著力強化“辦不成事”兜底服務機制和“企呼我應、接訴即辦”的快速響應體系。依托各地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和助企暖企服務平臺,實現快速受理、精準轉辦、全程跟蹤與及時反饋的閉環管理流程,確保每一項業務都能得到高效及時處理。
堅持不懈,積極優化政策生態環境。好的政策支持是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變化,政策生態主要面臨兩方面現實困難:產業政策出現過渡性疲軟、人才政策缺乏統籌規劃。為此,一方面,要主動作為,創新產業政策。持續優化政策工具包,提升惠企政策主動推送、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網上兌付的同時,緊跟國家政策動態,加強政策配套研究與儲備,適時推出新政策。另一方面,要統籌規劃人才政策,緊扣本地重點產業需求,構建差異化、特色化鄉村人才矩陣。聚焦支柱產業與新興行業的鏈條補強,制定緊缺人才引進清單,明確引才目標;全力優化人才實踐能力鑒別體系,強化實務操作、綜合素養及資源拓展考核,鼓勵實施如“村發展診斷書”、探索“駐村考試”等實戰任務。
堅決有力,及時補齊增值服務短板。從“便捷服務”到“增值服務”全面升級,推進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是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新要求,當前成效明顯,但法律服務不到位、金融服務不充分、培訓服務不及時等問題依然突出。為此,要增強法律服務力度。可以借鑒“一村一律師”和“法律明白人”模式,積極推進農村企業法律服務提升行動,形成法律援助與市場服務相結合的多元法律支持體系。要加大金融服務力度。金融機構要以服務農村產業發展為目標,不斷創新金融產品,拓展“農業產業鏈貸款”“小微企業信用貸款”等,滿足多樣化融資需求;持續優化貸款審批機制,重點做好關乎企業“生命線”的資金支持,確保“直達快享”,助力穩健發展。要強化創業與企業管理培訓。攜手高校、職業院校及培訓機構,精準對接市場主體實際需求,推出針對性強、實效性高的系列培訓管理課程,構建多元化、多層次、全方位的農村市場主體培訓體系,提升鄉村市場主體綜合素質與核心競爭力。
堅守原則,審慎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引入第三方機構開展事項受理、審核和評估,本意是為確保公正性和客觀性。然而,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對第三方機構的依賴程度不斷加深,導致相關部門難以全面掌握實際情況,影響政策決策,同時第三方角色出現行政化傾向,頻繁的檢查抽查及相應的行政處罰加重了企業負擔。為此,政府部門應明確與第三方機構的職能界限。對于簡單重復的輔助性營商環境評估事務,可選擇性交由第三方機構承擔,以減輕工作壓力;對于政策性強、利益涉及廣或事關經濟民生的重要工作,由業務主管部門親自負責。同時,全面推行第三方機構和從業人員賦碼畫像、分色管控,建立健全以質量為核心、信用為主線、公開為手段、監管為保障的信用評價管理體系,進一步提升第三方機構服務質量。
堅韌果敢,狠抓落實文明鄉風建設。鄉風文明是優化農村營商環境的重要基礎,但個別偏遠農村地區仍存在整體認識水平低、對外來投資不理解及不友好等情況,會對營商環境造成直接影響。為此,需進一步提升鄉風文明水平,要強化鄉風文明教育,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鄉村,依托村級文化服務中心,倡導誠信勤勞、公平競爭的良好風氣,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同時,利用數字化平臺精準開展鄉風文明教育活動。開展積分制,提升群眾文明素質和法律意識,發揮群眾在鄉風文明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加強村民自治,引導其參與調解矛盾、維護市場秩序,為投資者和創業者創造和諧穩定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