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在很多景區,越來越多的游客親近天空,解鎖文旅消費的“新姿勢”。高空跳傘讓腎上腺素狂飆、坐熱氣球俯瞰大好河山……這些“硬核”玩法憑借獨特體驗精準拿捏年輕人的“嗨點”,點燃消費熱情,為文旅產業注入新活力。
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支持低空旅游發展的政策,探索形成以低空旅游為牽引,住宿、餐飲、文化、娛樂等地面服務為延伸的全產業鏈價值提升模式。《關于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繁榮文化和旅游消費的若干措施》明確提出“鼓勵打造多樣化、差異化低空飛行旅游產品”。多地政府配套出臺專項措施,如海南通過空域精細化管理試點吸引160余家通航企業集聚,南京則實現低空航線全域覆蓋。政策開閘為行業注入信心,預計2025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將達1.5萬億元,其中旅游有重要占比。
低空旅游的興起,是消費升級的必然產物。現代游客開始追逐更富個性與深度的旅游體驗。低空文旅超越了傳統觀光的扁平視角,在蒼穹之上開啟一場感官與心靈的雙重盛宴,讓游客獲得更高、更獨特、更刺激的旅游體驗。消費群體對個性化、差異化體驗的追求推動低空旅游產品飛出新高度。平臺數據顯示,2025年“低空旅游”搜索量同比增長460%,涵蓋觀光、冒險、商務等多維度需求。
不過,低空文旅也是一項風險與魅力雙高的體驗。最近,有媒體報道,一名滑翔傘愛好者在祁連山飛行時,被吸至海拔8598米后生還,事件引起眾多關注。該事件為行業敲響警鐘,一個看似微小的疏忽,任意一個環節的“掉鏈子”,都可能讓“俯瞰山河”的浪漫變成“命懸一線”的驚魂。安全紅線是低空文旅必須堅守的底線,絕對不能觸碰。
筑牢安全底線,需要“硬核”擔當。低空文旅項目在消費潛力釋放與市場擴張的同時,安全監管、基礎設施等挑戰亟待突破。市場監管必須化身“最強鷹眼”,拿出比行業創新更快的速度,織密法規標準的“天羅地網”,給“云端過山車”裝上制度“安全帶”。
企業要守住底線。不要為了降低成本忽視設備維護,或簡化安全培訓流程,導致事故隱患。對企業來說,設備維護要卷成“細節控”,人員培訓要煉成“特種兵”,確保每一個環節萬無一失。對此,需制定統一的服務標準,明確飛行器適航要求、確保人員資質可靠,保險機制與應急救援體系也要同步跟上。游客自身也需增強安全意識,讓每一次出發都篤定,每一次心跳都有安全兜底。唯如此,低空文旅方能飛得更高、更遠。(姜天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