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段云鵬
當前,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產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健康消費發展潛力得到持續釋放。相關監測結果顯示,2024年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31.87%,較2012年提高了23.07個百分點。2024年我國大健康產業總收入規模有望達9萬億元。今年3月,《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出臺,強調支持新型消費加快發展,并作出相關部署;4月,《促進健康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出臺,從10個方面細化主要任務,一系列政策有力支持健康消費快速發展。那么,什么是健康消費?健康消費何以成為新趨勢?
健康消費,是指消費者以維護、改善或促進個人身心健康為目標,將健康理念融入消費決策,選擇相關產品和服務,滿足健康需求的消費行為,本質是追求生活質量與長期福祉的提升。健康消費涵蓋健康食品、健康服務、健康產品、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涉及面廣、關聯領域多、影響范圍大,正不斷開拓消費新藍海。健康消費受歡迎,是社會、經濟和科技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其一,健康理念逐漸轉變,全民健康意識顯著增強。一方面,銀發經濟正不斷催生新的養老需求。醫療技術的進步和健康知識的普及,使中老年人的壽命得到延長,他們擁有更多時間和資源去享受生活,開始崇尚積極的、全面的健康管理和生活方式,追求智慧養老、康養旅居等新型養老服務。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康養旅居消費超2萬億元,占銀發經濟規模總量近20%,增速顯著高于傳統旅游業。另一方面,年輕人也偏愛健康管理,并成長為健康消費主力軍。與老一代人熱衷于“囤東西”不同,以Z世代為代表的年輕群體更愿意“囤健康”,普遍將健康消費視為“愛自己”的方式,以防患于未然為主要目的的消費成為主流趨勢。此外,部分年輕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較大,受到亞健康、慢性病年輕化等問題困擾,“主動管理”的健康意識與健康需求同步提升。
其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帶動消費結構升級。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隨著我國人均收入水平不斷提升,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持續擴大,人們更舍得在健康上花錢,消費方式正從“治病”到“防病”、從“延長壽命”到“提升生命質量”轉變。2024年我國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2547元,增長3.6%,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9.0%。健康消費不再只是人們改善型的短期消費,也變成了對人力資本的長期投資。
其三,數字技術加速賦能,更好滿足健康需求。如今,線上問診、送藥上門等方式讓個人健康管理變得簡便高效,遠程醫療、電子處方流轉等服務能夠提升服務可及性,基因檢測、腸道菌群分析等技術提高了健康管理精準度,以智能健康監測設備、便攜式心電圖機和呼吸機等為代表的健康產品受到消費者青睞。并且,數據本身也在驅動消費。例如,智能手環、健康APP等智能產品將睡眠、心率等數據可視化,促使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為“優化健康指標”買單。
健康消費不僅滿足了人們的健康需求,更是促消費、擴內需的重要抓手。健康消費激活了銀發和母嬰等市場,直接拉動消費增長。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老年人養護服務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5.5%,老年人護理機構服務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3.9%,托兒所服務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2.2%。同時,健康消費帶動體育、文旅等產業跨界融合,形成“健康+”產業鏈,推動傳統產業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轉型,不斷打造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滿足多元消費需求。
也要看到,健康消費作為新興領域,還存在虛假宣傳、過度營銷、“偽健康”產品泛濫等問題,這破壞了市場生態環境。要想更好提升健康產品和服務供給質量,需綜合施策,在完善政策支持、優化產業結構等基礎上著重從以下兩方面發力。一方面,強化監管機制。完善法律法規,制定健康產品和服務的標準,明確宣傳規范,打擊“偽健康”產品與虛假宣傳。加強醫藥衛生和市場監管部門協同監管、聯合開展專項行動,整治欺詐銷售、過度營銷等亂象。另一方面,加強科普教育。實施全民健康素養提升行動,通過科普大賽、健康社區建設等方式普及健康知識,引導理性消費。借助短視頻、小程序等新媒體傳播權威信息,提高公眾識假、辨假能力。(段云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