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張穎熙(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刻詮釋了發展的根本目的,為經濟社會發展指明方向。消費是最終需求,既關系著經濟發展,也關系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促消費和惠民生結合起來,促進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提升消費結構”。協同推進促消費與惠民生,是堅定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內在要求,是實施提振消費工作的重要著力點,也是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把握促消費與惠民生相結合的重要意義
促消費與惠民生協同發展,不僅能夠激發內需潛力、穩定經濟增長,更有助于提升社會福祉,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堅實支撐。
有利于提升居民生活質量。消費和民生都具有一定的發展性,協同推進促消費與惠民生能夠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居民的消費需求不斷升級,通過促進工資性收入合理增長、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多措并舉促進農民增收等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意愿,更好滿足居民的消費需求。民生領域同樣如此,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提高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水平,降低居民的醫療、教育、住房等支出,能夠消除居民的后顧之憂。
有利于推動產業結構升級。隨著收入水平穩步提升與消費觀念迭代更新,消費者對便捷化、智能化、綠色化、體驗性產品和服務需求激增,為產業升級錨定方向。敏銳捕捉到這一趨勢的企業,紛紛將研發創新作為核心戰略,以技術突破重塑產品競爭力、以商業模式創新開拓市場,為產業升級注入內生動力。政府則以“雙輪驅動”策略,精準發力推動產業變革。一方面,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實施城鄉居民增收促進行動等惠民生舉措,筑牢居民消費根基,讓消費潛力持續釋放;另一方面,以靶向性政策激活產業動能,加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在此過程中,政府和市場共同發力、良性互動,為產業創新提供強大動力,促使產業結構向更高層次邁進。
有利于增強發展內生動力。促消費與惠民生協同發力,激活了經濟循環的“任督二脈”。促消費如同一根線,串聯起生產、分配、流通等環節,讓經濟系統各部分緊密協作、高效運轉;惠民生則像堅實的基石,保障居民的收入穩定與消費能力,使消費意愿轉化為實際購買力。消費作為經濟循環的關鍵樞紐,一頭連接著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頭牽引著生產端的變革創新。當促消費與惠民生深度融合,便形成了消費升級激發生產創新,生產創新反哺消費提質的螺旋上升循環,推動經濟在自我革新中不斷積蓄力量,釋放出源源不斷的內生發展動能,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有利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消費既是勞動力的再生產,也是人實現全面發展的基礎。而惠民生的本質是保障基本生活權益,提升生活質量。促消費與惠民生均以“人”為核心,前者通過釋放消費升級動能優化生活品質,后者通過社會保障兜底維護基本權益。這種將“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的消費與民生協同發展思路,不僅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更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創造性實踐。
二、促消費是惠民生的基礎,惠民生是促消費的支撐
促消費與惠民生通過經濟系統與社會系統的深度互動,形成“消費驅動增長—增長反哺民生—民生釋放消費”的良性循環。
促消費奠定惠民生經濟根基。促消費作為惠民生的重要基礎,其核心邏輯在于通過激活消費需求帶動經濟循環、創造社會財富,為改善民生源源不斷地輸送物質養分。作為經濟循環的重要節點,消費牽動著生產與就業的齒輪高效運轉。企業依據消費市場的動態變化調整生產布局,加速產業鏈技術迭代升級,催生出上下游產業的投資熱潮,數以百萬計的高技能崗位由此涌現,直接轉化為勞動者的收入增長。就業作為民生之本,其發展的關鍵密碼藏在消費市場的蓬勃活力之中。當消費市場迸發活力,服務業如春日繁花般競相綻放,文旅、康養、教育等新興領域不僅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更構筑起龐大的就業吸納網絡,為不同群體提供多元的就業選擇。同時,消費市場的繁榮還以增值稅、消費稅等形式充實財政,為政府在教育均衡發展、醫療資源優化、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等民生工程的持續投入提供堅實的資金后盾。每一次消費的涓涓細流,最終匯聚成推動民生事業闊步前行的磅礴江河,讓民生福祉在經濟循環的良性運轉中持續提升。
促消費激活惠民生市場活力。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體現在智能產品、智慧養老等新興消費領域,就會激起消費市場層層創新的漣漪,驅動政府與企業加速提升民生服務品質。以“15分鐘社區生活圈”建設為例,鱗次櫛比的社區食堂飄出煙火香氣,嵌入居民樓的微型養老院配備智能監測設備,這些創新消費場景的落地,不僅構建起“下樓即達”的便捷消費網絡,更以普惠模式將養老、助餐等民生服務融入日常,讓老有所養、幼有所育從愿景變為現實。消費創新如同永不熄滅的火種,持續點燃市場活力,開辟民生改善新賽道。在綠色消費浪潮席卷之下,新能源汽車穿梭于城市街巷,節能家電走進千家萬戶,不僅帶動充電樁建設、廢舊電池回收等環保產業鏈條蓬勃發展,更讓藍天白云、綠水青山常駐,將生態福祉實實在在地惠及全體人民。而共享經濟的興起,則打破了傳統消費邊界,共享單車解決“最后一公里” 出行難題,共享辦公空間降低創業成本,“使用而非擁有”的理念不僅重塑消費模式,更以高性價比的服務供給,讓民眾生活品質得到躍升。消費市場的每一次蝶變都在為惠民生注入強勁動能。這些創新力量相互交織,共同編織出一幅既有市場活力又富民生溫度的美好生活畫卷,讓消費升級與民生改善在雙向奔赴中實現共贏。
惠民生釋放促消費發展潛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作為促消費的核心支撐,惠民生以完善社會保障、優化收入分配、提升公共服務等系統工程,為消費市場的繁榮筑牢制度根基,讓居民能消費、敢消費、愿消費。在提升居民消費實力方面惠民生,通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與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戰略協同發力,編織出一張扎實的增收網絡。通過開展技能培訓,農民工掌握了新的職業技能,在就業市場更具競爭力;扶持農村特色產業,特色農產品、手工藝品走向全國,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從根本上解決“沒錢花”的難題,讓消費底氣更足。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與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則如同給居民吃下“定心丸”。教育公平改革讓優質教育資源跨越城鄉鴻溝,保障性住房建設緩解了居民購房壓力,讓人們從“不敢花錢”的焦慮中解放出來,更有信心為美好生活買單。消費基礎設施的升級同樣是釋放消費潛力的關鍵一環。當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被打通,滿載特色農產品的貨車駛向全國,村民既拓寬了增收渠道,也能便捷選購心儀商品;在線教育、遠程醫療等數字化服務的普及,打破地域限制,降低服務成本,讓消費體驗更加高效、安心,實現從“不便花”到“暢快花”的跨越?;菝裆拿宽椪呗涞?,都在為消費市場注入新活力,激發消費潛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推動民生改善與消費升級同頻共振。
三、協同推進促消費與惠民生
協同推進促消費與惠民生就是要通過增收減負提升消費能力,通過優化供給激發消費欲望,通過完善政策支持消費,最終實現消費增長與民生改善的雙贏。
提升消費能力。消費能力高低取決于收入水平和生活成本。收入是決定消費的核心變量。收入多少影響消費者的消費能力。為此,我們要實施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支持計劃,促進重點群體就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多措并舉穩住股市,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來源。實施農村低收入人口提能增收行動,進一步提升農村居民收入水平,以城鄉居民收入的穩定增長提升消費能力。
提高消費意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保障體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網和社會運行的穩定器。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能夠解除居民的后顧之憂,進一步提升居民的消費意愿。為此,我們要加大生育養育保障力度,將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納入生育保險。強化教育支撐,擴大教育資源供給,提高部分學生資助補助標準,延續實施國家助學貸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償還政策。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分層分類救助幫扶,推動健全基本生活救助制度,提高專項救助水平,強化產業就業等開發式幫扶,以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提振居民消費信心。
優化供給質量。鼓勵技術賦能消費場景創新,拓展消費場景邊界。數字智能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優化消費者的購物流程,還能幫助企業收集消費者數據,更好滿足消費者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從而精準地提供產品和服務,優化消費供給質量。技術賦能使得線上線下消費場景的融合更加緊密。通過線上平臺進行產品展示、銷售和客戶服務,線下門店提供體驗、配送和售后等服務,實現優勢互補,進而提高消費的便利性和體驗感。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創造了全新的消費場景和體驗。這些創新的消費場景能夠激發消費者的消費欲望,同時也促使企業不斷研發和提供與之相匹配的高質量產品和服務,從而推動消費供給質量的提升。
改善消費環境。消費環境改善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基礎設施建設、市場監管、消費者權益保護、信用體系建設等多方面。良好的基礎設施是促進消費的前提和基礎。例如,信息技術設施建設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加流暢的線上消費環境,推動電子商務、數字娛樂等新興消費業態的發展。規范市場秩序,加大對經營主體的監管,嚴厲打擊各類假冒偽劣產品、虛假宣傳、價格欺詐等違法違規行為,有助于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建立健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法規體系,明確消費者的權利和義務;建立便捷、高效的消費者維權渠道,增強消費者的維權能力,有助于提升消費者的消費意愿。
完善支持政策??茖W有效的宏觀政策需構建“短期精準發力、中期結構優化、長期制度筑基”的全周期政策體系,通過不同時間維度的政策協同,為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靶向施策激活消費動能,短期政策以“精準滴灌”為導向,聚焦快速釋放消費潛力。通過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推動制造業企業技術迭代,既刺激生產端投資需求,又為后續消費升級奠定基礎;開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以補貼形式鼓勵居民置換家電、汽車等耐用消費品,直接拉動市場需求。深化改革促進供需適配,中期調控以結構調整為核心,著力破解供需錯配矛盾。在服務業領域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服務供給,打破單一主體壟斷格局。這種市場化改革既優化資源配置,又推動供給端向高品質、多樣化轉型,實現供需動態平衡。制度創新筑牢發展根基,長期政策著眼于解決深層次矛盾,通過制度建設為民生發展固本強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縮小城鄉、區域、群體間收入差距,提升居民整體消費能力;構建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擴大養老、醫療、失業等保險覆蓋面,增強居民抗風險能力,從根本上消除消費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