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偉大建黨精神、消費環境、文化主體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齊彪: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解決好大黨獨有難題】
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齊彪指出,偉大建黨精神是黨的精神之源,也是黨的生命力之源。我們黨表明的“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定決心,是這個百年大黨的青春誓言,是面向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人的重大政治宣示。堅定信心必須正視問題,解決好大黨獨有難題,必須推進黨的自我革命,這是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重要體現和要求。必須重點解決好大黨獨有難題所指向的錯誤、消極的傾向性問題,必須制止、克服背離“黨的精神之源”的一切陰暗面,這必須通過黨的自我革命才能解決。要堅決阻斷、清除可能污染黨的精神之源和黨的主流的污水濁流,以偉大建黨精神的要求作為重要指標,時刻對黨進行健康體檢,發現病毒和病灶,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及時治療和清除,甚至刮骨療毒,決不能諱疾忌醫、文過飾非。只有這樣,我們黨才能始終保持自身肌體健康,始終充滿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不斷鞏固黨的長期執政地位,為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
摘編自《人民日報》
【胡穎廉:凝聚合力優化消費環境】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胡穎廉表示,優化消費環境是推動居民能消費、敢消費、愿消費的重要抓手。當前,應凝聚消費環境建設合力,構建供給側、需求側、監管側、社會側相協同的制度體系,形成“優化消費環境—提振消費信心—擴大消費需求”的良性循環。一方面,提升消費供給質量。要著力提升商品消費品質,推動制造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助力產業鏈供應鏈質量聯動提升。改善服務消費品質,健全服務質量標準體系,完善消費者評價機制。另一方面,維護消費市場秩序。需進一步完善綜合治理機制,建立權責清晰、分工明確的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更好發揮各行業主管部門作用。嚴守消費安全底線,聚焦食品藥品安全等當前社會普遍關注的消費熱點問題,持續強化屬地管理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保障群眾人身財產安全。同時,提高消費維權效能。要推動平臺型、總部型、連鎖型等大型企業健全消費糾紛解決體系,發揮引領作用。強化消費者權益司法保護,提升對不法行為的威懾力度。另外,推動消費環境共治。需落實經營者主體責任,建立合規體系、完善售后服務,從源頭防范各類消費風險。強化行業自律,制定并實施行業自律公約和放心消費相關標準。加強消費者協會能力建設,不斷提升消費維權服務與支持水平。
摘編自《經濟日報》
【左康華: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鞏固文化主體性】
廣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左康華認為,文化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力量,原因在于其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的行為、現象或符號層面上,更能深入人類的精神世界底層之中,通過具體的文化創造物深刻地、潛隱地塑造著群體和個體的認知、情感與行為。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持續迸發,以創新形式承載民族文化獨特基因,是當前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的新趨勢和新特點,也是鞏固文化主體性、提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的重要路徑。因此,需把握在文化和科技的有效融合中實現文化資源優勢向文化發展優勢轉化。應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通過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共同發力釋放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以數字化信息化技術手段推進文化建設的創新表達,進而為大幅度提升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創作、生產和分發效率注入新動力。
摘編自《光明日報》
【吳亞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江西中醫藥大學公共衛生教育與健康服務中心副教授吳亞芬表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仁愛包容等價值理念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相契合,可將其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在理論與實踐教學結合中全方位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一方面,營造“文化+心理”融合教育氛圍。高校管理層應完善頂層設計,切實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納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規劃,加大基礎設施建設,融合教育資源投入力度;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制度,設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專項資金,加大力度建設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中心,配齊心理咨詢室、音樂放松室、宣泄室等,配備高水平心理學專業教師。另一方面,開設“文化+心理”融合課程。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程,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思想等內容。開設“儒家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中醫養生和心理健康教育”“音樂文化與心理健康教育”等選修課程,以心理學教師為主導,與其他專業學科教師合作,共建心理健康跨學科教學知識圖譜。同時,創新“文化+心理”教育模式。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教師靈活選用情景模擬、專題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大學生在有限的教學課時內獲取更多的理論知識。成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心理體驗”工作室、繪畫和音樂療法工作坊,讓大學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帶來的心理滋養。
摘編自《中國文化報》
?。ü饷骶W記者 趙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