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盛朝迅(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
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制造業發展,多次強調要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這一重要論述,為新時代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相互關聯、相互促進,是一個有機整體。高端化是目標和方向,蘊含著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現代化、服務化、精細化、集群化、國際化和結構優化等內在要求,智能化和綠色化是實現高端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徑。要加強政策協同,一體推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實物質技術支撐。
夯實產業根基、鍛造高端鏈條,推動制造業高端化發展
高端化是制造業發展的必然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制造業高端化發展是指通過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提升制造業的競爭力和附加值,使其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和知識密集型轉變的過程。高端化發展的核心要義是產業升級,具體包括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化、高端產品國產化、出口產品高附加值化和產業結構高級化等。在全球科技和產業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高端制造業是大國博弈的關鍵領域和維護國家經濟與戰略安全的重要保障,其發展水平不僅決定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還直接影響一個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和地位。
新時代以來,我國制造業高端化發展取得顯著成就。產業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5G、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大飛機、航空發動機、郵輪、高端醫療裝備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標志性成果。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新能源汽車、智能手機、消費級無人機、機器人、高鐵等高端制造業快速崛起,涌現出一批享譽全球的中國制造。產業結構持續優化,2024年我國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16.3%、34.6%,比2012年分別提高了6.9個和6.6個百分點。但也面臨產業基礎薄弱、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品牌建設不足、附加值不高等問題,必須堅定不移推動制造業高端化發展。
一是強化創新引領。加快建設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制造領域原創性、顛覆性技術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以技術創新引領新領域新賽道產業發展、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二是加強產業基礎能力建設。加大對重大裝備和關鍵產品的支持,突破制造業關鍵核心技術、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等瓶頸短板,支持首臺首套首版次自主創新產品市場應用。三是推動制造業向高附加值環節攀升。加強質量、品牌、標準和市場渠道建設,支持制造業企業向產業鏈上游研發設計和下游服務環節延伸,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制造業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促進新技術、新組織形式、新產業集群形成和發展,增強引領全球商品、資本、信息流動的能力和參與全球經濟、貿易規則制定的實力。
支持創新突破、推廣數智賦能,驅動制造業智能化升級
智能化是贏得國際競爭優勢的新賽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推動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制造業智能化主要是指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通過生產自動化、監控實時化、裝備智能化等手段對生產制造全流程進行優化,實現智能控制和系統優化的過程。通過智能化發展,制造企業可以減少人力投入、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既有助于推動實現技術革命性突破,開辟智能制造等新領域新賽道,也有助于推動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和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培育服務型制造等新業態新模式。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數據作為新的要素進入生產函數。數字經濟和智能經濟作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在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和組織運行模式的同時,對全球制造業比較優勢和發展格局的影響也非常深遠。世界各國都把智能制造作為制造業升級的主攻方向和戰略重點,加速制造業智能化發展。美國出臺《先進制造業伙伴計劃》和《振興美國制造業和創新法案》,加強智能制造發展的頂層設計。德國出臺“工業4.0”戰略,發展基于信息物理系統的智能制造。英國發布《產業戰略:建設適應未來的英國》白皮書,以“工業數字化”為核心,推動工業數字技術創新應用。日本發布《機器人新戰略》,提出“世界機器人創新基地”“世界第一的機器人應用國家”“邁向世界領先的機器人新時代”三大核心目標。制造業智能化發展不僅關乎制造業質量和效率提高,也關乎未來制造業的競爭優勢,對于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國智能制造快速發展,建成了一批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培育了眾多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工業互聯網平臺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重點平臺工業設備連接數大幅增長,但仍存在智能制造技術和裝備水平有待提高、中小企業智能化轉型困難較多、智能制造標準體系不完善等問題。這就需要進一步加強智能制造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力度,加快推動制造業智能化發展。一是加強關鍵技術研發和裝備創新。加大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智能制造關鍵技術研發投入,突破核心技術瓶頸,加快研發智能裝備和工業軟件,提高智能制造自主可控能力。二是支持中小企業智能化轉型。產業創新往往是從中小微企業開始的,要在市場準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創造條件,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金融支持、平臺支撐、人才培訓等政策手段,降低中小企業智能化轉型成本,支持中小企業大膽創新。三是完善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加快制定與智能制造相關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統一數據格式、接口規范和通信協議,促進智能制造系統的互聯互通和協同發展。
強化產業協同、完善服務體系,推動制造業全鏈條綠色化轉型
綠色化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綠色發展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是解決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制造業綠色化,就是在制造業生產全過程中貫徹綠色發展理念,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優化等手段,實現資源高效利用、節能減排、清潔生產,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與傳統工業化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徑不同,制造業綠色化要求從根本上摒棄傳統工業化過程中高耗能、高污染和高碳排放的生產方式,避免資源過度開發、生態環境惡化,加快發展綠色制造,開發綠色產品,建設綠色園區和綠色工廠,打造綠色供應鏈,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實現工業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發展綠色制造既是推動傳統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也是制造業競爭力提升和產業新動能培育的重要著力點。
目前,我國已出臺《關于加快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等推動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的政策,加速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落后制造企業,倒逼鋼鐵、石化、水泥等產業加速向綠色生產轉型,鼓勵新興制造業持續進行綠色化技術創新,推動國家級綠色工廠數量不斷增加,綠色供應鏈逐步完善,綠色產品持續涌現。截至2024年底,國家級綠色工廠已達6430家,產值占制造業總產值比重約20%,新能源汽車、光伏組件、綠色動力船舶等綠色產品供給能力全球領先。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要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推動技術、裝備、產業、體系協同發力,促進制造業全鏈條綠色低碳轉型。一是推動制造業全譜系深度綠色轉型。加快傳統產業產品、用能、原料結構優化及流程再造,構建清潔高效低碳能源消費結構,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綠色化水平。引領新興產業高起點綠色發展,加大清潔能源、綠色產品推廣,擴大數據中心綠電利用,提升資源循環利用水平,鍛造綠色低碳產業長板優勢,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二是加快綠色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加強共性技術研發,鼓勵企業開展綠色技術創新,構建綠色低碳產品供給體系。加大節能、節水、節材、資源綜合利用等綠色工藝和技術推廣應用,推動企業、園區、行業等綠色低碳改造升級。三是健全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健全綠色制造標準,完善綠色制造評價與認證機制,形成有利于制造業綠色化發展的政策環境和市場機制。加強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綠色金融支持,鼓勵企業參與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建設,降低企業低碳轉型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