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十九】扶貧攻堅的時代宣言
作者:王學儉 甘肅省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創新重點研究基地主任,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一直以來,貧困問題是掣肘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因素,消除貧困也是人類社會的共同理想。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貧困問題是影響中國改革發展最現實和最直接的因素,解決貧困問題成為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剛剛結束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扶貧開發作為“十三五”規劃的十個目標任務之一,成為未來五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
“十三五”規劃是在當前特殊歷史時期召開的一次關鍵性會議,在未來的五年,我們要實現經濟社會的跨越轉型,實現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實現第一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這也就意味著國內7000萬貧困人口將要在這五年時間里實現脫貧,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其責任之重、難度之大、規模之廣世所罕見。“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十三五”規劃扶貧開發目標任務的提出,顯示了黨和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心和意志。對于中國人民而言,“十三五”是消除貧困、共同富裕的歷史擔當,是全面發展、包容發展的時代格調,是人生出彩、夢想成真的成長機遇,是擁抱小康、奔向復興的科學規劃。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就在于“全面”,而農村和貧困地區無疑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大短板,也是“十三五”扶貧開發打贏攻堅戰的主戰場,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是“十三五”扶貧攻堅的基本信念。未來五年的扶貧攻堅,是多領域、多主體、多層次的系統協同推進,實現不分地域、不分群體、不分層級、不分民族的全面小康。通過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的扶貧治理格局;通過精準扶持對象、項目安排、資金使用、措施到戶、因村派人、脫貧成效的“六個精準”扶貧,以及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的分類扶貧方略;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易地搬遷安置一批、生態保護脫貧一批、教育扶貧脫貧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的“五個一批”扶貧開發措施,讓更多的人能夠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贏得人生出彩和夢想成真的機會。“十三五”扶貧開發目標任務的提出,譜寫了扶貧攻堅的時代宣言。
【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二】五中全會公報:世界有期待,中國有擔當
【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四】五中全會是將現代文明整體發展內容轉化為行動的動員會
【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五】網絡紅利助力中國網絡強國“彎道超車”
【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七】全面放開“二孩”將釋放多重紅利
【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十】網絡強國戰略:增強網絡軟實力,提升國際話語權
【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十一】互聯網助力深化改革,建設網絡強國
【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十三】“十三五”規劃吹響打造中國新動力的號角
【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十四】香港要提升地位和功能,需做到三點
【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十六】綠色發展是基于東方智慧的新文明發展道路
【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十八】共建公共服務體系 全民共享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