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歷史和人民選擇了社會主義

  【本課主題】

  歷史和人民選擇了社會主義

  【主講嘉賓】

  羅永寬,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兼任武漢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武漢大學歷史系畢業后即留校任教,長期從事中共黨史黨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參加并完成國家重點課題一項和省社科研究青年項目一項,現承擔省部級等科研課題6項。著述頗豐,出版著作(含教材)17部(其中獨著2部,作為副主編4部,作為第二作者1部),在核心和權威期刊上發表論文40余篇。獲各類科研和教學成果獎6項。

  【精彩論述】

學生:老師好,世界社會主義可謂是淵源有自,晚清它作為一種社會思潮傳入中國,隨后被廣泛傳播并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請問我們如何理解這一歷史進程呢?

老師: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初,闡述了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發展的思想和歷史進程。社會主義的思想源頭可以追溯到1516年托馬斯.莫爾發表《烏托邦》這一歷史事件,此后有3百多年的空想社會主義發展時期,到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發表《共產黨宣言》,到俄國十月革命在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國家率先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再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的探索發展,這是一個波瀾壯闊的歷史過程。

理解這個歷史過程,有助于我們深化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一論斷的認識;也有利于深化對人類社會發展大趨勢的正確把握。

學生:我記得習近平總書記有個重要的論斷,他說:“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歷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

老師:你記的沒錯,這的確是一個高屋建瓴的科學論斷,一個國家實行什么樣的主義,關鍵要看這個主義能否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歷史性課題。對于這樣的問題,最好還是讓歷史來作出回答。

我們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中了解到,中國曾經歷了漫長的封建時代,西方列強憑借堅船利炮發動鴉片戰爭,強行打開中國大門,中國在不平等條約體系下備受欺侮和剝奪,中國社會經濟被卷入世界資本主義體系,可謂是悲風驟至,主權淪喪、山河破碎,風雨飄搖。這是“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三千年未遇之強敵”,“先進的中國人”開始了探求救亡圖存、保國保教保種的出路,或者說,近代中國社會的主題和歷史任務,就是在被侵略被壓迫的屈辱境地下,通過完成文明的自我更新,實現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不過,在那個年代,首先只能是中國社會中的傳統力量在應對這一挑戰。

學生:中國社會的傳統力量?它們有哪些努力和嘗試呢?

老師:所謂傳統力量,就是那個農耕文明、宗法專制社會下的社會條件下各階級階層。像地主階級改革派、官僚士大夫階層中的早期改良派、還有農民階級的抗爭,如三元里抗英、太平天國農民戰爭,這些斗爭促使中國社會開始出現一些新變化:封建統治階級內部一部分人推動自強運動(洋務運動),企圖在不根本改變封建制度的條件下,通過學習西方的器物,以擺脫落后挨打的局面,結果這一在中日甲午戰爭的炮火中破滅。后來又有康有為、梁啟超發起維新變法,冀求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通過推動自上而下的改良,以實行資本主義化的政治和經濟綱領,結果只維持一百來天,就遭到保守派的殘酷鎮壓而失敗。然后是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通過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制、建立民國,冀求實行西方式的資本主義制度,但最終的成果卻被袁世凱竊取。歷史表明,無論是舊式農民起義、封建統治階級自強突變,還是資產階級改良派和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努力,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都沒有在中國建立起資本主義制度。

學生:那為什么這些救亡圖存的嘗試都不能成功呢?

老師:這就要從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和中華民族面臨的歷史任務來分析。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哪種理論能夠對這兩個歷史課題作出正確回答,它就會成為中國人民的信仰;哪條道路能夠引導中國人民完成這兩大任務,它就能夠成為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哪種政治力量能夠帶領人民實現這兩大任務,它就能夠成為掌握中國歷史發展前進方向的領導力量。

學生:資本主義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是一種歷史進步吧?一些國家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確實走向了進步和富強。可是,為什么在近代中國歷史條件下,資本主義道路卻總是行不通呢?為什么不能通過建立資本主義制度去完成近代以來中國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為什么中國人民會選擇社會主義道路?其中深刻的原因是什么?

老師:對于這些問題,要從中國社會具體的歷史條件來說明。從歷史發展看,中國之所以走上社會主義道路,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近代以來的中國國情,尤其是中國社會經濟政治狀況不允許走資本主義道路。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由于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始終沒有發展為獨立的力量。夾縫之間求生存,難以形成獨立的階級品格,他們所具有的軟弱性、動搖性,決定了沒有徹底推翻封建統治、推翻帝國主義、爭取民族獨立的能力。中國沒能發展成獨立的完全的資本主義社會,這一狀況并沒有因為國民黨的執政而改變。國民黨取得政權后,它的經濟基礎和內政外交使得中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泥潭中難以自拔。對國民黨政權的失望,使中國的普通民眾和知識界堅定地站在了中國共產黨一邊。民主黨派紛紛明確表態支持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經濟主張。甚至連走第三條道路的知識分子也不反對在中國實行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中國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得到了工農大眾的支持,得到了知識分子的贊同,得到了各民主黨派的擁護。

二是時代條件和國際環境的新特點促使中國人民選擇走社會主義道路。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正處于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十月革命后的社會主義蘇聯為中國提供了一種嶄新的制度選擇和新的社會樣板,走俄國人的路,成為許多先進分子的共識。社會主義思潮在中國的影響力迅速擴大,選擇社會主義道路成為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三是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決定了中國必然走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共產黨作為工人階級先鋒隊,其先進性決定了它能夠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者。革命的領導權掌握在哪個階級手中,就決定了革命的前途和后來的發展道路。

學生:這幾點理由的確很充分,那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中國沒有走資本主義道路,而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不是由哪一個政黨、哪一部分人的主觀意愿所決定的,而是中國人民包括工人、農民、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其他社會階層人士共同作出的選擇,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中國人民的選擇。

老師:你的理解非常到位,我們常說論從史出,這個結論就是從近代中國的歷史進程中、從大量客觀、生動的歷史事實中得出來的。

學生:那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我們怎么理解這場歷史性變革的意義呢?

老師:中國走向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建黨95周年的七一講話中闡述的,這一變革為當前提代中國一切進步和發展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和制度基礎,為中國發展富強、中國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實現了中華民族由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

所以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

這個話題,我們今天就談到這里吧。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