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文字實錄】
5年的時間能帶來哪些改變?對于這個問題,黨和政府有規劃,人民群眾有收獲。
過去5年里,小區里散步的老人說養老金又漲,畢業的學弟學妹們說就業培訓多了,身邊的朋友自豪地對“悟空”“墨子”“九章”“天機”等中國高科技如數家珍。這背后都是五年規劃的力量。
那么,“五年規劃”為什么總能形成對發展方位的準確判斷,總能有如此突出的引導與落實能力?
歸根結底是因為“五年規劃”的制定有一個科學合理的體系。在這個體系中,黨中央立足中國實際,制定出國家發展的現代化目標和戰略規劃,確保我國發展始終不偏離軌道。在此基礎上,堅持把頂層設計與問計于民結合起來,把社會期盼、群眾智慧、基層經驗充分吸收到規劃編制中。這樣一份由人民群眾出謀劃策、拍板定論的規劃,也必然在人民群眾熱情參與、積極執行中收獲最佳的政策效應。
當前,中國帶著“五年規劃(計劃)”的“財富”,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必將乘勢而上、奮發有為,在新征程上創造新的輝煌。
文案:劉夢甜
制作:張晞
出鏡:李澍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