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十九】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陶文昭
發展要協調,這在任何時候對任何國家都適用。當下中國為什么突出協調發展理念,這是基于中國現實國情。一是中國的大而復雜。對于城市國家,沒有城鄉差別問題。對于單一民族國家,沒有民族差別問題。對于疆域小的國家,地域差別問題也不明顯。中國則不同,廣大的幅員,眾多的民族,復雜的環境,城鄉差別、地區差別、民族差別以及這些差別的疊加效應,使得情況千差萬別、極其復雜。能否統籌兼顧、協調發展,關系到長治久安的大局。二是中國的發展轉型。在協調問題上,動和靜不一樣,快和慢不一樣。很顯然,國家處于靜和慢的時候,協調比較從容。而當處于動和快的時候,協調問題比較緊迫。當今中國最大的特點就是高速發展、劇烈變化。中國的發展轉型中,不斷打破既有的平衡,有待建立新的平衡,協調問題就極為緊迫了。
協調發展理念當然要全面貫徹到各個方面、各種層次,體現到十三五各項工作中。五中全會提出的最具有戰略性的協調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城鄉協調發展、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以及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這四個方面。這正是問題導向和問題意識的集中反映。的確,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所處的內外環境不同,所面臨的突出矛盾不同,發展的側重面和著力點也有不同。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我們在初步發展起來之后,要更加注重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協調發展,進一步增強發展整體性。從這個角度,協調發展理念具有強烈的時代感。
協調發展要注意兩個既有關聯又有差別的不同層面。一是靜態上的均衡。講協調,就是要在發展水平上追求均衡。要努力縮小城鄉、地區之間的差別,要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基本“木桶效應”,彌補短板往往見效最快。“十三五”注重加快欠發達地區發展,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社會事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民生保障等。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一個突出短板,“十三五”下決心從總體上解決這個問題,將大大改善發展的均衡狀況。二是動態上的協同。講協調,就是要在各方面工作相互配合。要加強頂層設計,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試制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協調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舉措,注重改革的關聯性和耦合性,把握全局,力爭最大綜合效益。各地區發展要緊密協同,實現雙贏多贏效應。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作出并大力推動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正是協調發展的生動體現。
協調發展要有辯證思維。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系的整體,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統。這是協調發展的哲學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其根本要求是統籌兼顧”;“我們要充分認識到,經濟發展與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必須協調共進”。與此同時也要看到,在發展水平上,五個指頭不可能一樣長,追求絕對均衡是做不到的。發展總是有快有慢,水平總是有高有低,協調是注意將快慢高低的差別控制在一定的范圍,注意“適度”。在工作安排上,抓工作既要全面,也要重點。沒有重點,就沒有政策。彈鋼琴平均用力不行,指法的輕重緩急才有音調的抑揚頓挫。中國還是處于大發展、大改革、大變動的時期,我們要堅持協調發展,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掌握動態平衡的規律,提升治國理政的能力。
【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二】五中全會公報:世界有期待,中國有擔當
【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四】五中全會是將現代文明整體發展內容轉化為行動的動員會
【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五】網絡紅利助力中國網絡強國“彎道超車”
【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七】全面放開“二孩”將釋放多重紅利
【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十】網絡強國戰略:增強網絡軟實力,提升國際話語權
【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十一】互聯網助力深化改革,建設網絡強國
【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十三】“十三五”規劃吹響打造中國新動力的號角
【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十四】香港要提升地位和功能,需做到三點
【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十六】綠色發展是基于東方智慧的新文明發展道路
【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十八】共建公共服務體系 全民共享發展成果
上一篇:厘定中新關系的戰略發展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