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記者劉丹)5月19日,由中國法學會法治評估研究方陣、中國法理學研究會、河北經貿大學、中共河北省委法治河北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國法治現代化研究院、中國法治研究院、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河北省法學會法哲學研究會主辦,河北經貿大學法學院、河北經貿大學地方法治建設研究中心、河北經貿大學法哲學研究中心承辦的2018中國法治實踐學派論壇暨中國法治評估高端論壇在河北正定隆重召開。
會議現場
河北經貿大學校長紀良綱,河北省政法委秘書長劉永志,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王越飛,河北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何秉群,浙江大學教授、中國法治研究院院長錢弘道出席會議并致辭。會議開幕式由河北經貿大學副校長柴振國教授主持。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法治現代化研究院院長公丕祥,山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一級教授武樹臣,上海師范大學特聘教授劉作翔,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鄭永流,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志銘,河北經貿大學副校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馮玉軍,河北省委法治辦法治協調處處長周保剛,中華全國女律師協會副會長張巍,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沈國明,華東政法大學教授陳金釗等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以及實務部門百余位代表出席會議。
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精神,圍繞中央提出“建設科學的法治建設指標體系和考評標準”的具體目標,就“中國法治實踐學派與法治中國”“漫談中國法治實踐學派”“實踐法學與法治評估”“學派理論探求與中國法治評估”四大主題進行了深入討論。
從本次論壇上了解到,中國法治實踐學派來自于“法治浙江”的實踐,自2012年被提出至今,已跨入第七個年頭,成為中國法學界的一個重要學術符號。一大批法學家加盟中國法治實踐學派,中國法治實踐學派北京、浙江、江蘇、重慶、河北研究或調研基地相繼建立。與會專家從中國法治實踐學派的傳統基礎、思想邏輯、理論風格等多個角度,全方位闡述了中國法治實踐學派的深刻理論與實踐意義。
在法治評估方面,與會專家學者對中國法治評估的理論與實踐,國內外法治評估指標體系比較,法治評估方法,法治指數創新,中國法治政府建設指標體系研究,法治政府、司法透明、司法文明、司法公信力、法治社會等各項法治指標研究,大數據與法治評估研究等問題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討,為中國法治評估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有力指導。
本次論壇以中國法治實踐學派的理論與實踐為探討對象,深化了學術界和實務界對中國法治實踐學派的認識和理解;對法治評估進行了深入挖掘與拓新,推進了法治評估工作的完善與發展。
[責編:周明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