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問題加載中,請稍候。
若長時間無響應,請刷新本頁面
揭示“中國奇跡”背后的必然邏輯
——《中國道路的成功密碼》新書首發暨出版研討會在京舉行
光明網訊(記者李澍)6月8日,《中國道路的成功密碼》新書首發暨出版研討會在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舉行。來自于中共中央黨校、中國社科院、國防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光明日報社等高校、機構的二十余位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會,圍繞《中國道路的成功密碼》進行了熱烈深入的研討,給予了高度評價。
會議由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出版處處長馮獻省主持。會議開始,本書主要作者中共中央黨校教授、中央黨校創新工程首席專家、中央機關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團成員董振華進行發言,首先對該書的意義進行闡釋,指出當前中國道路已經取得成功,因此對于中國道路的成功密碼這個問題的研究顯得更加迫切,該書的出版發行就是一種探索與嘗試,同時表示學界對此需要進行深入探討,找準原因把好脈,推動我們取得更大成就。此外,他還指出,中國道路的成功里蘊含著中國智慧,進行系統的總結、傳播,可以讓世界各國從中受益。
之后,與會專家就該書內容進行研討。國防大學原教育長夏興有在發言中表示,《中國道路的成功密碼》一書選題重要、切入巧妙。他在發言中進一步指出,中國道路的成功離不開中國智慧與民本思想。其中,中國智慧包含中國文化中“求實”“實干”等文化精髓,將這種精神與中國國情相結合是取得發展的原因之一。民本思想則與群眾路線相契合,對于我們黨始終以人們為中心,持續改善人民生活有重要意義。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從國際視角進行探討,指出中國道路的成功舉世矚目,中國的制度優勢也越來越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在這種情況下破解我們快速發展的密碼能夠讓我們繼續發揚成功經驗,吸取前進過程中的教訓,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辛鳴在發言中表示,國外很早以前就開始對中國道路給予高度關注并開展研究,然而他們研究中國道路由于沒有親身的體會與實踐,難免隔靴搔癢。此外,一些人是否會戴有色眼鏡進行研究也有待商榷。如果我們不用我們的邏輯把我們成功的原因講清楚,那么外界的一些錯誤的判斷、結論就會大行其道。學界對這個問題要重視起來,發出自己的、正確的聲音。
隨后,中國社科院《世界哲學》副主編鑒傳今,北京師范大學哲學院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沈湘平,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侯衍社,北京市委黨校校委委員張軍,光明日報理論部主編、高級編輯曹建文,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彭勁松,北京大學博士、人民日報理論部編輯肖偉光,北京市委宣傳部出版處副處長蔡寧先后發言進行主題探討并對該書提出建議。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常務副總編輯劉凱對該書出版發行情況進行介紹。
揭示中國奇跡背后的必然邏輯,破譯中國道路的成功密碼,具有重大理論意義與現實價值。不僅有利于全黨全國人民“學懂、弄通、做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我們更加自覺和堅定地邁向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提供戰略定力,而且會為發展中國國家探索現代化路徑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也必將對人類未來發展作出突出貢獻,這也正是寫作和出版《中國道路的成功密碼》的立腳點和初衷。在具體論述中,該書從“思想的威力”“正義的事業”“信仰的力量”“文化的基因”“制度的優勢”等十個方面,闡釋了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的輝煌成就,全面解讀“中國奇跡”背后的必然邏輯,用生動的語言揭示深刻的道理,用嚴密的邏輯揭示生動的實踐,用事實說話、以理服人地揭示中國道路的成功密碼。
[責編:鄭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