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記者武鵬飛)10月13日,以“智慧城市助力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18中國智慧城市發展研討會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舉行。活動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報刊社主辦,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協辦。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報刊社社長許寶健、副社長楊英杰、國家信息中心中國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斯斯分別主持活動不同環節。
研討會現場
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徐偉新出席論壇并致辭。她指出,隨著新興信息技術的發展,城市正成為一種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的龐大系統。智慧城市是數字城市的升級版,是人類邁向信息社會的必然產物,是當今社會發展的新理念、新模式。智慧城市建設,對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引領信息技術應用、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正成為推動社會治理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科學化的支點。
開幕式后,與會專家先后進行了主題演講。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李鐵在演講中指出,與歐洲、日本、韓國等國家不同,中國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創新,在智慧家庭、智慧建筑、智慧社區、智慧園區等空間范圍內,我們已實現智慧要素,但缺乏系統化整合。李鐵還強調,智慧城市是國家促進內需和創新科技最有效的推動力,通過智慧城市建設,更多地向社會和民眾開展服務,能夠及時地發現問題,產生競爭,推動技術變革。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中國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單志廣指出,中國提出智慧城市建設已有10年時間并取得很大成績,已經變成落實新型城鎮化的戰略抓手,但我們仍然對智慧城市的理念內涵缺乏科學統一的認識,對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缺乏有效的理論和方法。為此,我們要加強橫向的管理,尤其是做好子系統之間的關聯設計,補上產業規劃和管理布局的短板,以解決技術走在管理前面、企業走在政府前面、建設走在運營前面、期望走在實效前面等問題。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王愛華從推動新技術發展角度發表觀點,指出,以智慧城市為代表的新的技術、新的模式、新的應用正強烈地沖擊著現有的管理體制、運營模式,以及商業發展的狀態。讓新技術“多飛一會兒”,給它更多包容,有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國家智慧城市標準化總體組秘書長劉棠麗從建設路徑角度進行發言,認為要用數據和互聯網+建設網絡強國,要用大數據建設數字中國,用人工智能等技術建設智慧社會,進行綜合探索發展,著重生態保護,以最小的代價發展智慧城市建設。
此外,中國財政學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專委會主任孫潔,江蘇省鹽城市委副書記、代市長曹路寶,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李柯,國家智慧城市標準化總體組秘書長劉棠麗,國家發改委中小城市中心交通規劃研究院院長張國華,中國互聯網協會秘書長盧衛,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國內營銷中心副總裁楊圣偉,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京東方科技集團副總裁喻陸等分別作了主題演講。
下午,研討會還舉行了圓桌論壇。曹路寶、盧衛、傅利泉、喻陸和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進修部組織員、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漢飛,中國科協中國自動化學會智慧城市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教授熊垓智進行主題發言。
[責編:李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