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光明網訊(記者劉夢甜)10月28日,第二屆實踐教學與卓越人才培養創新高峰論壇在線上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主辦,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光明日報、人民網等高校和媒體的40多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張樹輝結合本次論壇的主題,向與會嘉賓介紹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的情況,以及新聞傳播學院特色鮮明的辦學特色和風格。他著重介紹了新聞傳播學院在與中央主流媒體、知名科技企業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方面取得的成就。張樹輝指出,當前媒體融合風起云涌,各種觀點層出不窮,對新聞傳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需要業界和學界共同面對。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胡正榮談到,整個新聞教育界現在正處在轉型迭代的時期,十分重視卓越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同時,適逢黨的二十大召開,如何讓新的理念落地,也是本次論壇的關注重點。此外,胡正榮還特別談到新聞傳播學院在實踐教學上的嘗試,認為學院社會實踐思政育人教學成果——《全媒體報道實踐——思政教育導向下的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王凱山主編),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光明日報副總編輯陸先高以《“開門辦報”新局面提示“開門辦學”新路徑》為題發表講話。他談到光明日報“開門辦報”的新路徑,從傳統和現代兩個角度闡釋“開門辦報”的內涵,并介紹了光明日報進行過的一些實踐性嘗試。
南開大學教授、原工人日報社社長孫德宏以《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培養至關重要》為題展開論述。孫德宏分析了當下流量為王的趨向,闡釋了造假和獵奇等現象對新聞業的傷害,并強調要培養卓越的新聞人,最根本的就是培養其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和求善求美的人文精神。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副主任、人民在線總編輯單學剛發表了題為《輿情產業發展給新聞傳播人才培養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的報告,以小切口引入,從操作層面闡述了輿情工作與教書育人的重要性。
中國青年網副總編王海發表題為《校媒共建工作室推動實踐與學術雙提升》的講話,其中特別談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與中國青年網聯合開辦的建設性新聞工作坊,并介紹了工作坊成立以來取得的各項成果,并結合新聞傳播學院《全媒體報道實踐》一書,探討了內容生產和學術探索的雙重收獲。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新聞史學會秘書長鄧紹根發表了題為《賡續紅色血脈,加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的報告。他從陜北公學講起,對中國人民大學的紅色新聞教育進行溯源,探討了學界與業界的聯通互動。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社長張宇清在題為《培養政治過硬的產學研融合型傳媒人才》的報告中,特意提到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負責編著出版《全媒體報道實踐——思政教育導向下的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一書。他認為該書非常敏銳地聚焦了當前中國新聞教育改革的關鍵,觸及了新時代新聞教育的靈魂深處。
清華大學教授、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發表了題為《新聞教育在何方》的演講,從校史出發,追溯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系,鼓勵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走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新聞人才培養道路。
最后,漆亞林院長作總結發言。他以“高度、深度、溫度”三度對本次論壇進行了總結,并從產學研一體和新時代實踐教學的創新改革等方面闡述了本次論壇的核心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