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為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學者之間的交流、促進青年人才成長,第三屆“中國青年馬克思主義大會”于11月5日至6日在東北大學召開。本次大會聚焦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的理論學習和理論闡發,分設“爭鳴·高端對話”“交鋒·青年學者”“領航·期刊主編”3個專場,共探學術前沿,共議學科發展。
中國青年馬克思主義大會輪值主席、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田鵬穎教授主持開幕式及第一時段的主旨演講。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劉忠和,遼寧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主席石堅,東北大學黨委書記熊曉梅,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秘書長郝清杰等為會議發表致辭。
大會自發布征文通知以來,得到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青年學者的廣泛關注和積極響應。共收到來自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西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東北大學、南京大學等多所高校及黨政軍科研單位的總投稿906篇(含推薦參會28篇)。對征文投稿,組委會經認真審查,剔除無效投稿63篇,并組織評審專家組對815篇有效投稿認真評審,評選出一等獎10篇、二等獎20篇、三等獎32篇、優秀獎51篇,共計113篇論文入選本次大會,層次多樣、參與廣泛。評獎結束后19位專家在“爭鳴·高端對話”會場分別進行了主旨演講,他們圍繞黨的二十大新表述、新亮點,從理論邏輯、歷史邏輯、現實邏輯進行了多重解讀。
其中,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研究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委員、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席教授逄錦聚作題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主旨演講。他表示,習近平經濟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是集中全黨全國人民智慧的結晶。體系嚴謹、內涵豐富,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理論指南,為世界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他強調,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統一領導和戰略謀劃,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一級教授、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韓慶祥教授作題為《五個維度理解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主旨演講。他指出,把握“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內涵和實質要基于五個維度:一是從“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到“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二是從一個“行”到兩個“行”;三是從“兩個結合”的論斷到對“兩個結合”的展開闡述;四是從“十個明確”到“十個明確”“十四個堅持”“十三個方面成就”;五是從重視哲學到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并展開系統闡釋。
11月6日,大會開啟“交鋒·青年學者”“領航·期刊主編”專場,23位青年學者及期刊主編集聚一堂,共探學術前沿,共議學科發展。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陳培永教授作題為《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基本問題的理解》的主旨報告。他表示,馬克思主義行和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這兩個“行”是相互印證、相互成就的。一方面,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的前提和基礎。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構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本土化時代化的理論成果。另一方面,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是作為整體的馬克思主義行的充分體現。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增強了馬克思主義行的說服力和認同度,補充強調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更好地支撐了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的論斷。
《中國教育報》理論周刊高級編輯張金嶺作主旨報告。他指出,報紙撰寫理論文章要把握好宣傳性和學術性的關系,以宣傳引領學術,將學術工具、學術元素與宣傳導向完美結合,讓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他認為,要立足自身學術積累,把握好選題大和小的關系,以問題意識為導向擬定有現實性、針對性的選題。他強調,報紙理論文章具有新聞性,要時刻關注新觀點、新思想、新論斷、新戰略、新要求,及時進行理論闡釋。
本次大會在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等各主辦、協辦單位及“青馬先聲”的籌辦下圓滿落幕。大會的線上線下參會人數累計達88.1萬人次,社會影響廣泛,在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方面起到不可小覷的推動作用。大會充分解讀了黨的二十大精神,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有力推動了對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和21世紀馬克思主義前沿問題的研究,加強了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學者之間的理論交流、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學科青年發展成長,為國內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者帶來了一場組織水平高、政治站位高、專家陣容龐大、學術含量高、組織銜接緊湊的饕餮學術盛宴。(主辦方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