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吳曉丹(習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5月18日至19日,中國—中亞峰會在中國西安舉行,這是今年中國首場重大主場外交活動,也是31年來中國同中亞五國首次以實體形式舉辦峰會。峰會回顧了中國同中亞國家友好交往歷史,梳理了合作成果,總結了成功經驗,凝聚了新的共識。六國元首共同簽署了《中國—中亞峰會西安宣言》,通過了峰會成果清單,擘畫了未來中國—中亞關系發展藍圖,在中國同中亞國家關系發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
?。ㄒ唬?/p>
中國同中亞國家關系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廣泛的現實需求、堅實的民意基礎,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中國都始終是中亞國家值得信任和倚重的好鄰居、好伙伴、好朋友、好兄弟。建交31年來,中國同中亞國家關系高水平發展,雙方走出了一條睦鄰友好、合作共贏的新路,成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典范。過去10年間,習近平主席先后7次到訪中亞,多次接待來華訪問的中亞國家領導人。在習近平主席和中亞五國元首共同戰略引領下,雙方合作取得一系列歷史性、突破性成就。
“三個全覆蓋”影響深遠。新時代10年,中國同中亞五國實現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全覆蓋、雙邊層面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全覆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全覆蓋,這一重大成果在地區乃至世界產生積極示范效應。2022年,六國元首共同宣布打造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中國同中亞合作機制應運而生。雙方戰略互信邁上新臺階,互利合作增添新動力,友好往來進入新階段,中國同中亞關系和地區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習近平主席在中國同中亞五國建交30周年視頻峰會上深刻指出,“中國同中亞五國30年合作的成功密碼,在于我們始終相互尊重、睦鄰友好、同舟共濟、互利共贏”,闡明了中國同中亞國家友好關系行穩致遠、繼往開來的政治保障與力量源泉。
政治安全互信互助。中國與中亞國家在解決了傳統的邊界問題和相互裁減邊境地區軍事力量之后,雙方戰略互信不斷深化。面對復雜多變的地區安全形勢,中國同中亞五國休戚與共、安危共擔,積極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不斷建立健全安全合作機制,深入開展執法安全合作,舉行多雙邊聯合演習和邊境聯巡,聯手打擊“三股勢力”和跨國有組織犯罪、販毒,堅決反對外部干涉和策動“顏色革命”,有力維護了共同安全利益和地區和平穩定。面對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甚囂塵上,單邊主義、強權政治逆流橫行,中國同中亞五國堅決反對霸權霸道霸凌行徑,共同捍衛多邊主義,堅定支持彼此捍衛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等核心利益,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為對方仗義執言,維護了共同的戰略利益和正當權益,促進了國際關系民主化,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共建“一帶一路”開花結果。中亞地區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首倡地之一。中國同中亞國家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在中亞地區取得重要早期成果,一大批互利共贏的合作項目落地生根,為地區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祉。特別是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中亞國家發展戰略對接框架下,中哈原油管道、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中吉烏公路、中烏鵬盛工業園、中塔烏公路等互利共贏的合作項目成功建成,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促進本地區經濟發展、人民福祉、睦鄰互信提供了重要助力,讓古老的絲綢之路在中亞地區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務實合作做大做強。中國與中亞國家充分利用經貿和產業結構的互補性,不斷拓展務實合作發展空間。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與中亞五國貿易額達702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比建交時增長約100倍。今年前兩個月,中國與中亞五國貿易額同比增長22%,保持強勁發展勢頭。中國對中亞國家的直接投資也保持迅猛增長的態勢,截至2022年底,中國對中亞五國直接投資存量近150億美元,共同實施了一批油氣采礦、加工制造、互聯互通、數字科技等領域合作項目,給各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人文交流互融互通。中國同中亞國家在雙邊和多邊框架下的人文交流發展迅速,人民友好往來不斷加強,相互了解和傳統友誼持續加深。雙方友好省州市達到62對,每年數十萬民眾常來常往。中國與中亞國家簽署了一系列關于高等教育合作的政府文件,來華留學的中亞留學生數量不斷增長。中國在中亞國家開設的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帶動“中文熱”“中國文化熱”持續升溫,中亞首家魯班工坊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投入運營。中亞國家也在中國開設研究中心、文化中心?!爸袊_克斯坦傳統醫學中心”“中國—中亞農業合作中心”“中國—中亞綜合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揭牌,“教育培訓計劃”和“減貧惠農計劃”正式啟動。中國同中亞國家多元互動的人文交流大格局初步形成,夯實了雙方友好關系的社會基礎。
?。ǘ?/p>
過去的成果應當倍加珍惜,未來的事業更需攜手奮進。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此次中國—中亞峰會總結過去,著眼未來,致力于推動中國同中亞國家關系實現新發展,助力雙方更好應對新挑戰,堅定探索符合時代潮流、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區域合作之路,合力打造互利共贏的合作發展帶,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
擘畫了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建設新藍圖。習近平主席就新形勢下如何建設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提出“四個堅持”重要思路,為各方強化共同體意識、建設更加緊密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擘畫了藍圖,指明了方向。
實現了中國—中亞機制建設新飛躍。習近平主席同中亞五國元首一致同意,以舉辦這次峰會為契機,正式成立中國—中亞元首會晤機制,每兩年舉辦一次,輪流在中國和中亞國家舉辦。各方商定下次峰會將于2025年在哈薩克斯坦舉行,并將加快完善機制建設,在中國設立常設秘書處,以交通、經貿、投資與產業、農業、能源、海關、人文為優先方向,扎實、高效推進六國全方位、深層次合作。中方還倡議成立產業與投資、農業、交通、應急管理、教育、政黨等領域會晤和對話機制,為各國開展全方位互利合作搭建廣泛平臺。
開辟了中國—中亞合作新前景。習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講中就加強中國和中亞五國在政治、安全、經濟、人文交流等多個方面合作提出一系列重要建議,受到各方高度評價和普遍贊同,并在峰會成果文件中得到充分體現,為中國—中亞合作開辟了嶄新前景。政治安全方面,在涉及彼此主權、獨立、安全、領土完整等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堅定支持,尊重彼此根據本國國情選擇的發展道路,堅決反對任何勢力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國內政,使本地區成為合作共贏的凈土,而不是地緣博弈的戰場。經濟合作方面,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為新起點,加快發展戰略對接,推動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擴大產業與投資合作,推進中國—中亞交通走廊建設,支持建立中國—中亞能源發展伙伴關系,鼓勵高新技術合作,保障地區糧食安全,共同打造深度互補、高度共贏的合作新格局。人文交流方面,積極開展體育、考古、旅游、醫療衛生等領域合作,辦好中國同中亞國家人民文化藝術年暨中國—中亞青年藝術節活動,推進互設文化中心,擴大人員往來,鼓勵青年交流,共同實施“文化絲路”計劃。
發出了捍衛公平正義最強音。六國一致同意將堅決打擊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以及毒品走私、跨國有組織犯罪,加強生物安全、網絡安全、應急救災合作,繼續幫助阿富汗人民維護安全穩定、實現和平重建。六國鄭重宣示將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堅定捍衛多邊主義以及公認的國際法和國際關系準則,維護國際公平正義,推動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為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世界和平發展事業作出中國和中亞貢獻。各方支持并愿積極踐行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認為這對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促進人類文明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同中亞各國賡續友誼、推進合作,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必將為六國發展振興增添新助力,為地區和平穩定注入強大正能量,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