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賈若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郡縣治,天下安。我國縣域擁有約九成的國土面積、六成的戶籍人口、五成的常住人口、四成的經濟體量,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微觀基礎和重要基石,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基礎性支撐作用。
產業集聚是縣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內在要求。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路徑。促進產業向縣域重點園區集聚,有利于發揮縣域發展空間大的優勢,將縣域重點園區打造成為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的“育苗圃”,并逐步將我國眾多的縣域園區發展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閃耀繁星”,打造更多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增長點。但需要注意的是,縣域經濟由于經濟規模整體偏小,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時不能遍地開花,而是要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做好“集聚”的大文章,通過空間集聚和產業集聚實現集約發展。一方面,按照“人進城、產入園”的思路,促進產業不斷向園區集中布局,加快形成縱橫相連、協同配套的產業集群,提高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性,從而實現集約高效發展。另一方面,促進要素資源不斷向重點產業和重點企業集中,積極培育行業“小巨人”和企業中的“尖子生”,并由此帶動相關配套企業發展,不斷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形成階段性標志性成果。
產業集聚是興業強縣富民的關鍵內容。產業發展是縣域經濟的根基,產業興則縣域強,縣域強則百姓富。2024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因地制宜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在興業、強縣、富民三大任務中,興業是強縣和富民的關鍵和根基。不管是農業強縣、工業大縣還是旅游名縣,只要是產業興旺發達,就能實現企業有利潤、政府有稅收、居民有收入的統籌兼顧,進而實現興業、強縣和富民的有機統一。要實現產業興旺,就要想辦法促進產業向縣域集聚發展。促進產業向縣域集聚發展,要做好“無中生有”“有中變優”“優中變強”的迭代升級大文章,著力促進縣域富民產業蓬勃發展。一是要善于做好“無中生有”的文章,根據國家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導向,積極促進相關科技成果在縣域園區實現產業化,不斷促進縣域產業融入到周邊中大城市的產業鏈和供應鏈,或積極承接來自外部的產業轉移,通過“無中生有”不斷做大縣域經濟發展增量,并通過增量帶動縣域存量產業優化升級。二是要善于做好“有中變優”的文章。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和富民導向,著力推動縣域產業綠色轉型發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著力推進縣域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提高縣域經濟發展效率和效益。同時,更加注重富民導向,積極培育發展能夠給縣域居民尤其是農業轉移人口提供相應就業崗位的產業,不斷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三是善于做好“優中變強”的文章。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善于不斷開辟產業發展新領域和市場競爭新賽道,重塑縣域經濟競爭新優勢,加快培育培育縣域經濟發展中的“瞪羚”企業和“獨角獸”企業,推動縣域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進縣域經濟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發展。
產業集聚是縣域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重要路徑。縣域發展空間廣闊,既是我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的“沃土”,也是我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的“競技場”。促進產業在縣域集聚發展,有利于推動縣域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從“小而多”向“精而強”不斷躍升,促進縣域加快形成現代化產業體系,夯實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產業根基。我國縣域數量眾多,資源稟賦各異,各有各的優勢特長,不同的縣域在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往往也各有各的獨門絕技,不少縣域憑借在專精特新方面的“金剛鉆”,不斷開拓國內國際大市場,培育出不少細分行業的“小巨人”企業,甚至形成了不少細分行業中的“鏈主”企業。還有更多縣域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不斷提升產業配套協作能力,培育了眾多細分行業領域蓬勃發展的“灌木叢林”,為我國新型工業化強筋健骨提供了多元化支撐。縣域要通過產業集聚,在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強化創新引領,在“專”上深耕、在“精”上打磨、在“特”上見長、在“新”上發力,打造更多“獨門絕技”,不斷提高企業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加快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為安全可控的產業鏈和供應鏈,不斷提升縣域對新型工業化發展韌性和可持續性的支撐能力。
產業集聚是促進縣域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重大舉措。縣域位于我國“城之尾”和“鄉之頭”,是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紐帶”。促進產業在縣域集聚發展,有利于發揮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紐帶作用,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促進縣域產業集聚發展,要因地制宜,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旅則旅,同時,不斷打破產業發展的行業界限,聚焦“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等特色優勢領域,促進農村產業“接二連三”發展,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并舉、產加銷貫通、農文旅融合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打造集生產、加工和銷售于一體化的產業鏈與價值鏈,不斷在產業融合發展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并不斷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新經濟,推進縣域產業不斷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實現新型工業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的雙向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