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盧剛(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
“網絡梗”是網絡空間凝結出的一種話語方式,具有信息密度高、應用場景廣、傳播時效強等特點,有著巨大的傳播優勢。正能量宣傳應該如何用好“網絡梗”?
一、找準“共情點”
“網絡梗”產生自網友的社交互動,一旦成“梗”,說明它承載著大量網友共同的經歷、情感和立場。正能量傳播,要把網友共同的個人經歷,代入到國家和民族的集體體驗中,實現“情感共鳴”。
2023年,有一個網絡熱“梗”叫“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指的是命運即將發生改變的某個瞬間。網友在剪輯回顧自己成長經歷的視頻的時候,把這個“梗”作為文案,同時配上“我總是偷偷地哭泣”的專屬BGM,感慨歲月的情緒瞬間拉滿。后來,四川共青團抖音號借這個“梗”,發了一條短視頻,畫面是嘉興南湖上一條小船滑行的影視片段,配的文案是“從那時起,所有人的命運齒輪開始轉動”,這一下子就打通了個人和國家之間的共情點,被譽為“這個系列的天花板”,視頻播放量累計將近100億次,成為2023年正能量網絡傳播的經典案例。
二、巧用“反差感”
網絡傳播中的“反差感”,是打破預期、吸引關注的常用手段。正能量傳播,偶爾改編活潑的“網絡梗”,可以有效提升傳播的親和力。
2021年初,“央視新聞”抖音號上,一條題為“平均74歲的清華校友合唱團演唱《少年》”的短視頻,成為爆款。老年和少年、主流媒體和網絡歌曲的反差交融,不僅讓網友大呼感動,而且也讓這條短視頻收獲了將近1500萬的點贊。另外,2023年“中國航天科工”抖音號,用美聲唱法演繹網絡歌曲《向云端》,配上大國重器騰飛的畫面,也火爆出圈。網友看到內容,覺得很有趣,看到賬號,竟然是官方,更有趣。這種“官方整活”的反差感,讓大家看到,“主流+潮流=頂流”。
三、弘揚“主旋律”
“網絡梗”是正能量傳播的載體,而不是目的,正能量傳播的目的,仍然是弘揚主旋律。因此,在借用“網絡梗”的時候,還要尤其注意消解其中過度娛樂化的庸俗內容。
最近,用AI技術“爆改”某游戲主播發言的視頻,正在走紅,“回答我”成了最新的網絡熱梗。古代名人以AI形式活過來,用魔性夸張的語氣逼問網友“回答我”,有趣固然有趣,但是言語粗俗,格調不高。當公安、消防、博物館等官方賬號,逐漸參與進來,刪掉了粗俗話語,融入了知識科普、安全教育等主旋律內容,在獲得流量傳播的同時,也凈化了網絡話語環境。
總之,正能量宣傳,要抓住“網絡梗”的大流量,讓正能量變大;同時,也要消解“網絡梗”的庸俗內容,讓大流量變正,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不斷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