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孫興杰(中山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的浩劫,億萬人民以共同奮斗與巨大犧牲打敗了日本軍國主義和德國納粹主義,二戰勝利成功開啟了國際關系歷史的新紀元。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并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中華兒女前赴后繼、勠力同心,付出巨大犧牲打敗了窮兇極惡的日本軍國主義者,譜寫了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篇章”。打敗日本軍國主義及其舊殖民主義勢力的抗日戰爭,使得亞洲迎來了解放與發展的新機遇,也奠定了中國以及亞太崛起的堅實基礎。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西方殖民主義就受到了亞洲人民的反抗,日本作為一個亞洲國家,非但沒有與亞洲國家共同反對殖民主義,反而妄圖以帝國主義、殖民主義來填充由于歐洲列強退出產生的“權力真空”。自1931年開始,中國經歷了14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二戰期間,中國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地位得到了世界的承認。另外,《開羅宣言》對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進行重申和確認,日本強占中國的領土,包括東北、臺灣和澎湖列島必須歸還中國。總之,偉大的抗日戰爭譜寫了捍衛國家獨立、民族尊嚴的偉大篇章,奠定了中國作為世界大國的歷史地位。
對于亞洲,尤其東亞而言,二戰的勝利終結了西方殖民主義的擴張,讓東亞重歸其歷史發展邏輯。中國一直是東亞國際體系的核心,構建了不同于西方的東亞國際體系,在相當長時間內保持了區域內的和平與發展。近代以來的新老殖民主義打斷了東亞國際秩序的發展邏輯,中國在二戰中艱苦卓絕的奮斗重塑了中國以及東亞的歷史發展道路。二戰勝利以來,中國與東亞國家經歷了現代國家的建設,大大提升了國家治理能力,推進了區域經濟合作進程,擦亮了東亞“和平與發展”的歷史標識。當歐亞大陸西端陷入一系列沖突之際,中國以及東亞國家攜手推動亞太地區協商解決分歧,深化技術產業合作,既凸顯了東亞世界的歷史邏輯,更是對中國提出的全球“三大倡議”的落實。
第一,二戰的勝利是亞洲構建國家與區域秩序的新起點。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人民打敗日本法西斯為亞洲人民的解放創造了基本前提。回溯歷史,東亞地區是西方殖民主義擴張的“終點站”,而在此后,歐洲步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危機年代”。一戰是一次歐洲國際體系的“混戰”,廣大殖民地深受其害,由于一戰消耗了歐洲列強在亞洲的力量,殖民主義在東亞逐漸開始退場。與此同時,日本對中國發動了侵略戰爭,抗日戰爭讓中國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同時也鍛造了中國的民族意志和愛國精神。亞洲人民打敗了日本軍國主義,也讓西方殖民主義失去了存在的理由。1945年8月17日,蘇加諾在自己寓所的臺階上宣布印度尼西亞獨立,兩個星期之后,胡志明在河內宣布越南獨立。二戰勝利推動了亞洲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時代的到來。
第二,二戰后聯合國的建立也開啟了亞洲主權國家建設與發展的新篇章。打敗軍國主義、擺脫殖民主義,亞洲獲得了獨立建國的歷史機遇。從二戰結束到20世紀70年代,包括亞洲在內的廣大亞非拉地區都進入了去殖民化與獨立建國的高潮,二戰后是一個主權國家“全球化”的時代,聯合國得到快速成長。習近平主席強調,“二戰結束前后,國際社會作出的最重要決定就是成立聯合國”。聯合國的成立也為主權國家的新生提供了歷史機遇,民族解放、國家獨立具有了世界正義的內涵。1955年萬隆會議是沒有殖民大國參與的峰會,萬隆會議發表的聯合聲明提出了處理第三世界國家關系的十項基本原則,其中第一條就是“尊重基本人權,尊重《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國家獨立是亞洲走向自主和覺醒的第一步,也開啟了頗具挑戰性的國家構建之路。聯合國賦予新獨立的國家以法理主權,而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則是對主權的落實。
第三,二戰重構了世界權力結構,終結了歐洲在全球權力體系的中心地位。中國在二戰期間已經獲得世界大國地位,二戰后中國的發展不僅夯實了中國的世界大國地位,也大大提升了東亞在世界舞臺上的影響力,推進了權力從歐洲—大西洋體系向亞洲—太平洋地區的轉移。二戰后形成的美蘇兩極格局本質上是歐洲—大西洋國際體系的裂變,歐洲大陸成為兩極對抗的冷戰前沿。對于亞洲而言,冷戰沒有改變世界權力從大西洋向太平洋轉移的進程,亞洲尤其是東亞在二戰后經歷了多場戰爭,在朝鮮戰爭之后,中美在東亞的戰略安全邊界得以確立。20世紀70年代,中美關系出現了歷史性緩和,這不僅改變了中美兩個國家的關系,也影響了歐洲—大西洋國際體系的格局。20世紀70年代以來,東亞地緣政治發生了深刻變化,和平與發展成為地區發展潮流,時至今日,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東亞地區國家堅持以對話解決矛盾分歧,進一步凸顯了二戰結束后,東亞地緣政治邏輯的歷史性回歸。
第四,二戰清除了新舊殖民主義,清除了各種不平等條約的束縛,亞洲國家邁向了自主發展的新征程。憑借工業革命的先發優勢,歐洲列強開始瓜分殖民地,并憑借構建起的殖民世界獲得了“代差優勢”。二戰勝利之后,亞洲的一些國家開始了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東亞國家逐漸探索出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發展戰略,從而實現了東亞地區經濟的騰飛,而中國式現代化不僅發展了中國,也帶動了區域合作,強化了全球發展的時代方向。目前,中國已成為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貨物貿易總額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居世界前列。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提出了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切中世界歷史發展的脈絡,尤其是順應和推動了亞洲發展的歷史邏輯。今日亞洲的發展、安全與文明復興,當是二戰勝利之花的沉甸甸果實,亦是中國倡導的“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之典范!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霸權興衰與西方建構帝國體系的歷史過程研究”(24AZD052)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