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近期,多家國際民調機構調查顯示,全球公眾對中國的正面評價持續攀升,中國形象在全球得到越來越廣泛認同。全球公眾對中國日益增長的認同,是中國通過持之以恒“做對的事”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反映出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道路的充分肯定。
認同,源于中國開放擁抱世界的自信胸襟。中國“友好、安全、高效”,阿根廷《號角報》記者在體驗中國日常生活后寫道。中國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優化各類便利化政策,促進人員往來和文化交流。目前,中國已對75個國家實行單方面免簽或全面互免簽證,過境免簽國家擴展到55個。今年上半年,中國各口岸外國人入出境數量同比上升30.2%,其中免簽入境占比71.2%,同比上升53.9%。越來越多外國人通過實地走訪、親身體驗,感知真實立體的中國,并通過社交平臺向更多人介紹中國。隨著中國潮玩、電影、游戲等文化產品火爆出圈,中國文化所展現的親和力、創造力拉近民心,激發超越國界的情感共鳴,書寫著跨文化交流的精彩故事。
認同,源于中國共享發展機遇的真誠意愿。“每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減少了11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連續15年穩坐全球制造業‘頭把交椅’”……“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新聞發布會發布的一系列數據清晰表明,中國高質量發展已成為驅動全球增長的重要引擎,為世界現代化帶來廣闊機遇。中國始終將自身發展置于人類發展的坐標系,致力于與各國共同發展、共享繁榮。如今,中國是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日益成為造福各國、惠及世界的“幸福路”,各國民眾對此感受深切。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在9個中等收入國家中,72%的受訪者認為中國企業對本國經濟有益,這表明對華合作給有關國家帶來的紅利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造福人民。
認同,源于中國引領全球治理的道義擔當。“中國在碎片化世界扮演更積極角色。”澳大利亞一家媒體認為,在全球秩序的確定性被嚴重動搖的當下,中國正成為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積極推動熱點問題政治解決,在烏克蘭危機、巴以沖突、阿富汗問題上積極勸和促談,促成沙伊和解、巴勒斯坦內部和解;承諾于聯合國氣候變化貝倫大會前,宣布覆蓋全經濟范圍、包括所有溫室氣體的2035年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發布《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動計劃》,成立全球人工智能創新治理中心,倡議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組織;與32個國家共同建立國際調解院,填補國際調解領域機制的空白……在國際形勢變亂交織的背景下,中國以人類前途為懷、以人民福祉為念,展現了“大國應有的樣子”。“中國始終聚焦于做對的事。”有媒體刊文指出,中國全球聲望的上升是數十年嚴謹規劃、和平發展、真誠合作與文化自信的成果。
堅持“做對的事”,中國將繼續以開放包容的胸懷,揚起合作共贏的風帆,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大國形象,與各國共享發展機遇,共創美好未來。(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