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兩會”特稿:中國經濟新常態專家系列談五】
作者:北京師范大學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 李實
隨著經濟增長將從超高速轉向中高速, 中國經濟開始進入了新常態。經濟結構將會得到優化調整,以制度和技術創新為主體的經濟增長的動力將會更加持久,社會民生將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將得到有效治理。同時,經濟新常態會帶來收入分配格局的變化,也會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新要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既有助于經濟結構的調整,提高居民的消費支出比例,減少過剩生產能力,又能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帶來經濟增長的活力。因此,在經濟新常態下加快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過去幾年中,我國的收入分配格局出現了一些新變化。首先,收入差距持續擴大的趨勢得到了初步遏制。根據國家統計局的估算,全國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從2008年的0.491下降到2014年的0.469;城鄉之間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所縮小,城鎮居民人均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的比例從2008年的3.3倍下降到2014年的2.9倍。改革發展的成果會更多向低收入人群和貧困人口傾斜。中央陸續出臺了一系列與改善收入分配相配套的強化民生的政策措施,低收入人群和貧困人口的收入明顯增加。這方面最好的例證是農村“新農合”實現了全覆蓋和保障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以及“新農保”的快速推進。
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進程中,我們不能不考慮到經濟新常態所帶來的影響。經濟新常態意味著經濟增長率會下移一個臺階,居民收入也會相應地進入中高速增長階段。在經濟新常態下,居民收入差距會出現什么變化呢?是會擴大還是縮小呢?大量的最新國際研究文獻表明經濟增長速度與一個國家收入差距變化之間不存在必然聯系,引起收入差距變動的不是經濟增長速度,而是增長方式,即是包容性增長還是非包容性增長。即使在低速增長時期,如果貧困和低收入人群能夠參加經濟增長過程,更多地分享到經濟增長的成果,收入差距仍會縮小。
因此,在經濟新常態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仍需要全面推進,加大力度,因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任務仍很艱巨。雖然收入差距擴大趨勢得到了初步遏制,但是收入差距仍處在高位水平上;收入分配不公問題有所緩解,但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亟待建立全社會的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我們更應該認識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助于經濟新常態的穩定性。通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縮小收入差距,讓低收入群體有更多的收入,無疑會有助于社會消費傾向的上升,從而實現消費驅動的經濟增長方式。有效解決社會中普遍存在的收入分配不公問題,會帶社會公眾的公平感的上升,會有助于社會穩定,為經濟新常態創造一個和諧的社會環境。因此,在經濟新常態下,不能以保持經濟增長為借口,延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步伐,減輕改革的力度。
在經濟新常態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需要穩定的宏觀經濟態勢。首先,穩定就業應該是重中之重。其次,政府財政支出中用于民生支出的部分要保持穩定增長。在經濟增長減速時期,政府財政收入必然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我們始終堅持不擠壓民生支出的原則。正如李克強總理3月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言,2014年“盡管財政收入增速放緩、支出壓力加大,但財政用于民生的比例達到70%以上”,這為我們的收入分配改革奠定了一個堅實基礎。
總之,經濟新常態對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既是挑戰,更是機遇。未來我國收入差距的走勢和收入分配公平性的進度主要取決于兩個“力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和收入再分配政策的力度。中央已經下了決心,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到2020年建立起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的目標是可以完全實現的。
系列談四 董小君:經濟新常態讓市場主體分享金融服務的雨露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