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金成,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55年9月出生,畢業于遼寧財經大學基建經濟系,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學位。曾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室主任、所長助理、副所長。現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
研究領域及專長
長期從事區域發展、國土開發等領域的決策研究和學術研究。近年來,主持完成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重點項目“協調空間開發秩序和調整空間結構研究”、“中國十大城市群研究”、“中國區域規劃研究”、“中國特色的城市化道路研究”、“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我國扶貧開發重點問題研究”等 研究工作,所提出的我國區域空間結構調整及優化國土空間格局的新思路、走中國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設想、新時期我國扶貧開發總體轉型思路等對相關領域的國 家決策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同時,主持完成了天津濱海新區規劃、長江上游經濟區發展戰略研究;作為負責人之一參與完成了長江三角洲區域規劃、京 津冀區域規劃等有重大影響的區域規劃,對這些區域的發展決策做出了重要貢獻,并對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區域規劃等領域的理論研究產生了積極影響。
主要觀點及社會影響
在開展區域發展、國土開發等領域的研究過程中,先后提出一系列重要觀點。1997年,發表解決民工潮的新思路,提出解決進城農民工的福利待遇、社會保障等觀點。1998年,研究西部發展戰略,提出促進中西部發展的若干舉措。1998年,提出實施城市化戰略,發展城市群等觀點。1999年,發表西部大開發的基本思路,提出金融深化戰略、城市發展戰略、筑巢引鳳戰略等。2003年,提出中國空間結構調整新思路,包括:編制全國性空間規劃與區域性空間規劃、人口與經濟要素分布相匹配、人口轉移的兩大趨勢等。2004年,提出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的觀點,研究提出天津濱海新區和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戰略。2006年,提出中國將形成十大城市群的觀點。2008年,提出中國特色的城市化就是以農民工為主體的農民工市民化。2009年,提出中國空間規劃編制的設想。2010年提出,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需要抓好城市群規劃和發展工作。2011年,提出,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的基本思路,即集中發展,多極化協同集聚;集約發展,高效利用國土空間;人口與GDP相匹配,產業集中和人口集中相同步;因地制宜,不同區域采用不同的開發模式;點、線、面耦合,構建“城市群—發展軸—經濟區”國土空間開發體系。2012年,提出,優化國土開發格局要“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努力建設美麗中國”。這些觀點和建議大部分被國家有關決策部門所采納,同事對相關學術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長期以來,模范踐行科學發展觀,自覺把人生觀、價值觀與國家富強、社會進步、人民福祉緊密聯系起來,著力區域發展及其政策研究,為高效利用國土空間、優化國 土空間開發格局做出了重要貢獻。積極聯席、參與中國國土經濟學會、中國區域經濟學會、中國城市經濟學會、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和全國經濟地理研究會等國內知名 學術團體舉辦各項重大學術活動,巡回學術報告,為經濟地理學、區域經濟學、城市經濟學等學科建設、學術交流推進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