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把就業優先作為重要的政策調控目標,促進民生不斷改善。
李克強說,就業增長超出預期。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14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人數再創新高,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4.02%,為多年來最低。作為一個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就業問題比任何一個國家都復雜,擴大就業的任務比任何一個國家都繁重。就業是人民群眾最為關心的熱點,也是社會各種矛盾的焦點。做好就業工作,是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重要基礎,是保障和提高人民群眾基本生活水平的最根本措施,是為人民服務的最大實事。就業增長取決于什么?取決于經濟增長和就業彈性。把增加就業作為優先目標,就要在戰略思路上變“經濟增長優先”模式為“就業優先”模式。考核地方官員要把就業放在更為重要的位置,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廣開就業門路,努力把失業率控制在社會可承受的限度內,把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增加就業規模作為政府首要的調控目標,作為對各級政府的政績考核和政策效果分析的優先指標,讓就業政策成為優先的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成為發展的基本取向。
9 堅持住房的居住屬性,推進房地產去庫存與棚戶區改造。
去庫存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要因城施策去庫存,目前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仍然較多,所以要支持居民自住和進城人員購房需求。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出現大起大落。中國是國土面積遼闊,有特大城市,直到中小城市,所以要強化地方政策,因地制宜,分城制策。堅持住房的居住屬性,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加快建立和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加強房地產市場分類調控,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規范開發、銷售、中介等行為。特別是目前城鎮還有幾千萬人居住在條件簡陋的棚戶區,要持續進行改造。住房既是經濟問題也是民生問題,政府要為低收入困難群體提供住房保障,政府有保障中國民眾基本居住條件的責任??偫硪螅衲暝偻瓿膳飸魠^住房改造600萬套,繼續發展公租房,因地制宜提高貨幣化安置比例,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讓更多住房困難家庭告別棚戶區,讓廣大人民群眾在住有所居中創造新生活。
10 降成本,主要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降成本,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任務。李總理講,名目繁多的收費使許多企業不堪重負,要大幅降低非稅負擔,要通過五方面多措并舉降成本。擴大小微企業享受減半征收所得稅優惠的范圍,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千方百計使結構性減稅力度和效應進一步顯現。總體上看,通過深化改革、完善政策,能夠有效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用能、物流等成本。各有關部門和單位都要舍小利顧大義,使企業輕裝上陣,創造條件形成我國競爭新優勢。
11 堅持“約法三章”,決不允許增加三公經費。
由于出國出境費、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這三項經費的濫用涉及黨政機關的公費旅游、公車消費、公款吃喝等不良行為,所以為社會普遍關注。國務院近年有“約法三章”:不新建政府性樓堂館所,不增加財政供養人員,不增加“三公”經費。今年,李總理有提出更嚴格的要求:各級政府要堅持過緊日子,中央部門要帶頭,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壓減一般性支出,決不允許增加“三公”經費,擠出更多資金用于減稅降費,堅守節用裕民的正道。
12 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重塑中國經濟的新引擎。
持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總理政府工作報告的重要內容。國家的繁榮在于人民創造力的發揮,經濟的活力也來自就業、創業和消費的多樣性?!半p創”是以創業創新帶動就業的有效方式,是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結構升級的重要力量,是促進機會公平和社會縱向流動的現實渠道,要不斷引向深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際上是一個改革。市場活力的激發需要政府去清障搭臺,政府要繼續在這方面做更多的事。要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實行證照合一,讓服務業領域的一些企業注冊登記程序進一步簡化。要清障還要搭臺,對企業特別是創業的小微企業,我們要更多地提供租金低廉的創業空間,給創業插上翅膀,還要通過政府引導資金來吸引更多的種子基金。同時,還要進一步減稅降費,讓這些企業輕裝前進。今年,總理提出,要新建一批“雙創”示范基地,鼓勵大企業和科研院所、高校設立專業化眾創空間,加強對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支持,打造面向大眾的“雙創”全程服務體系,使各類主體各展其長、線上線下良性互動,使小企業鋪天蓋地、大企業頂天立地,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競相迸發。
13 加快行政體制改革,持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
總理指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必須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是政府自身的一場深刻革命,要繼續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決披荊斬棘向前推進。建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三個清單”制度,在抓好“放、管、服”3字上下大氣力,在更精準地清除創新發展的“堵點”,企業和群眾辦事的“痛點”,公共服務的“盲點”這“三點”上做文章。政府施政、行政的要義在于以為民敬民之心,行簡政勤政之道。政府要勇于自我革命,切實轉變職能,簡政要簡到位,放權要放到底,集中力量把該管的管好,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作為各級政府施政履職的當頭炮,作為始終不放的方向盤。各級政府都要真正做到主動服務不推諉、協調服務不扯皮、高效服務不拖拉、廉潔服務不設卡。總理提出要求:我們一定要讓企業和群眾更多感受到“放管服”改革成效,著力打通“最后一公里”,堅決除煩苛之弊、施公平之策、開便利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