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高德勝(東北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近年來,東三省冰雪經濟蓬勃發展。2025年春節假期期間,東三省共計接待游客1.07億人次,旅游總收入達1211.03億元,其中,哈爾濱市累計接待游客1215.1萬人次,充分彰顯了其旺盛的經濟活力。與此同時,網絡上掀起了打卡哈爾濱的熱潮,哈爾濱也因此成為此次旅游的熱門目的地。然而,在這場冰雪熱潮中,消費者在社交平臺上的聲音也值得關注。這啟示我們——“爾濱熱”需要進行冷思考:從東三省的歷史淵源與緊密的地域聯系來看,形成區域化競爭優勢,是東三省冰雪經濟從“網紅”走向“長紅”的關鍵所在。
黑龍江省冰雪經濟的“網紅密碼”
冰雪旅游“火出圈”。黑龍江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黑龍江冰雪經濟總產出達2661.7億元,其中,冰雪旅游產出1823.3億元。其中,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創新推出的夢幻冰雪館,不僅成為了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的“最大的室內冰雪主題樂園”,更是成為國內外游客爭相打卡的熱門景點。黑龍江省文旅部門密切關注游客體驗,精準分析需求并快速做出反饋調整。例如,在松花江上升起熱氣球、在索菲亞大教堂掛起人造月亮等創新舉措,切實提升了游客的體驗,相關話題在各大社交平臺更是熱度飆升,頻頻登上熱搜榜單。
資源稟賦“添動力”。黑龍江省冬季漫長,氣溫低,降雪量大,積雪期長,為開展各類冰雪活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例如,哈爾濱的冰雕藝術、亞布力的滑雪場地等,都以其精美的工藝和優質的雪質吸引了大量國內外游客。此外,黑龍江省還擁有高山、丘陵等地形地貌,為建設滑雪場地、開展冰雪運動項目提供了豐富的地形選擇。比如,大興安嶺地區群山環繞,山勢起伏,為高山滑雪、越野滑雪等項目提供了絕佳的自然場地。同時,作為冰雪體育大省,黑龍江成功承辦并舉辦了多項國際國內冰雪賽事,如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等,吸引了大量國內外冰雪運動愛好者參與。
國家政策“強支撐”。黑龍江省深入踐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重要理念,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冰雪旅游發展的政策措施。《黑龍江省冰雪經濟發展規劃(2022—2030年)》《黑龍江省支持冰雪經濟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旨在推動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冰雪旅游全產業鏈發展,加快構建現代冰雪產業體系,打造國際冰雪旅游度假勝地和冰雪經濟高地。全省文旅部門、市場主體、涉旅相關部門以及廣大民眾積極參與,合力共建“主客共享”旅游目的地。
“爾濱熱”背后的冷思考
現階段,黑龍江省乃至東三省的冰雪經濟建設更多依賴自然稟賦,雖然可以吸引大量游客,但要想支撐其可持續發展,仍需要激發出更深層動力——“爾濱熱”需要冷思考。
一方面,冰雪文化內涵挖掘需要更加深入。黑龍江省文化資源豐富,坐擁4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6所國家級博物館及系列重要文物遺址,但當前,對文化因子的挖掘更多局限于冰雪節慶活動、冰雪藝術表演等部分領域,因此應當加強對這些文化因子與冰雪特異性結合的挖掘。同時現有冰雪產業也存在同質化問題,缺乏對專屬文化的挖掘。具體表現為:冰雪項目多以滑雪滑冰為主,冰雪文創多為“東北大花襖”“凍梨糖葫蘆”等泛東北文化符號。
另一方面,盡管黑龍江省具備廣泛的冰雪資源基礎,但目前的冰雪開發仍主要集中于少數幾個核心城市,呈現“點熱面冷”的局面。哈爾濱冰雪大世界、亞布力滑雪場等項目確實具備全國影響力,但其他地市的資源整合與特色打造尚未成型。對比參考河北太行山冰雪旅游帶、新疆旅游精品線路,黑龍江省多數城市完全可以依托廣泛的冰雪資源基礎,形成專屬的文化主題。比如說黑龍江省內的鄂倫春、赫哲族等少數民族的漁獵文化、冰雪生存智慧,百年中東鐵路形成的歐陸風情,北大荒建立的拓荒精神,獨具韻味的東北民俗等等,都能融入冰雪活動設計、景觀營造、衍生品開發中。
東三省冰雪經濟從“網紅”走向“長紅”的實踐選擇
用文化帶動發展,加強特色文化的挖掘與轉化。通過對“爾濱熱”背后的冷思考,為東三省實現從“網紅”走向“長紅”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和啟示。冰雪經濟的發展不僅需要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更需要深挖和弘揚冰雪文化內涵。冰雪經濟的文化突圍,需以“文化解碼——符號轉化——價值延伸”為主線,將冰雪資源轉化為具有情感共鳴和文化認同的體驗產品。比如,新疆阿勒泰憑借其原生態滑雪文化,通過“阿勒泰是人類最早的滑雪實證”這一代表性文化表述,吸引了眾多國內外滑雪愛好者。東三省也應深入挖掘各自獨特的文化資源,并形成區域化協同優勢。例如,黑龍江省可依托鄂倫春族馴鹿文化,舉辦“馴鹿冰雪文化節”,開展馴鹿雪橇比賽、文化展覽等活動,展示鄂倫春族冰雪生存智慧。吉林省則可以依托長白山這一獨特的自然與文化符號,深度挖掘長白山文化內涵。此外,還可以利用其汽車文化資源,以長春汽車城為核心,建設汽車文化博物館、舉辦汽車文化節,展示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歷程和成就。遼寧省則可結合海洋文化,打造“冰雪海洋節”,融合海洋與冰雪元素,創造獨特體驗。在此基礎上,通過系統性的文化解碼與符號轉化,將地域文化基因轉化為具象化的體驗產品與文化符號,打造更具地區特色的“東北三寶”,以實現三省聯動協同,提升冰雪經濟的文化內涵與市場競爭力。
建立區域協調機制,實現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從旅游路線的角度來看,許多游客前往哈爾濱時,往往會選擇路過沈陽、長春,或者在兩地中轉。如何合理規劃利用各地冰雪資源,提升游客的整體體驗,是實現區域協同發展的關鍵。首先,東三省憑借其獨特的地理優勢,能夠實現三省的聯通發展。以新疆北疆冰雪旅游精品線路的成功經驗為鑒,東三省可聯合打造“冰雪黃金旅游線路”。例如,游客從沈陽出發,率先體驗東北的洗浴特色,盡享冰雪與溫泉交融的愜意時光。隨后前往吉林省長白山,欣賞長白山的冰雪景觀,參與當地極具特色的粉雪節活動。接著向北抵達哈爾濱,沉浸于冰雪大世界與太陽島雪博會的冰雕雪雕藝術,領略冰雪藝術的精湛技藝與獨特魅力。最后到達漠河,感受祖國最北端的極寒冰雪風情,體驗灑水成冰等特色活動。此外,東三省還可打造“紅色研學路線(冰雪板塊)”,將冰雪文化與紅色文化深度融合。比如,構建“‘九·一八’紅色研學路線”,途徑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吉林省磐石市東北抗聯遺址、哈爾濱東北烈士紀念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讓游客于冰天雪地中感受革命精神,銘記歷史、珍惜當下。同時,游客可配備“冰雪旅游一卡通”,游客只需購買一張卡,即可在三省的主要冰雪景點享受門票優惠、交通便捷等全方位服務,真正實現“一卡在手,暢游冰雪三省”的便捷體驗。通過三省聯合發展,能夠有效減少三省在市場推廣過程中的內部競爭與資源浪費,實現力量的集中與整合
加強宣傳推廣,構建特色IP與國際品牌。一方面,東三省應積極鼓勵全民參與,拓展多渠道宣傳,全方位推動冰雪文化的發展。例如,設立“東北冰雪文化創意大賽”,面向全國乃至全球征集冰雪雕塑設計、冰雪運動裝備創意、冰雪旅游線路策劃等作品,激發公眾的創造力和參與熱情。同時,充分利用短視頻平臺、社交媒體、在線旅游平臺等新媒體渠道,發布高質量的冰雪文化內容,吸引國內外游客的關注。另一方面,東三省可以以冰雪為紐帶,聯合打造以“東北冰雪文化”為主題的超級IP。比如說,可以開設“冰雪狂歡”“冰雪秘境”“冰雪奇趣”等板塊。“冰雪狂歡”以黑龍江省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宏大的冰雕景觀和豐富的娛樂項目為代表符號;“冰雪秘境”以吉林省的長白山林海雪原和霧凇奇觀等自然美景為核心載體;“冰雪奇趣”通過遼寧省冰雪與海洋生物的獨特展示,形成差異化體驗。此外,三省可聯合承辦和舉辦相關體育賽事、國際冰雪文化節、冰雪產業博覽會等活動,邀請國際知名冰雪藝術家、產業專家、旅游運營商等參與,集中展示東北地區冰雪文化成果與產業優勢,以冰雪為橋,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
當前,東三省冰雪經濟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哈爾濱等地的“網紅”效應為區域旅游注入了強大活力。東三省的冰雪經濟要實現從“網紅”到“長紅”,既要抓住熱度、乘勢而上,更要深耕熱度、持續為道。(新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徐嘉薇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