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建設5周年智庫專家系列談⑥】
編者按:8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回應各國促和平、謀發展的深切愿望,為共建“一帶一路”擘畫出新藍圖。為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光明網理論部聯合北京師范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共同策劃推出系列解讀文章。
作者:北京師范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研究員 王超
8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指出,過去幾年共建“一帶一路”完成了總體布局,繪就了一幅“大寫意”,今后要聚焦重點、精雕細琢,共同繪制好精謹細膩的“工筆畫”。要在項目建設上下功夫,建立工作機制,完善配套支持,全力推動項目取得積極進展,注意實施雪中送炭、急對方之所急、能夠讓當地老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
“一帶一路”建設經過夯基壘臺、立柱架梁的5年,已經進入實操層面,項目落地生根、持久發展成為接下來的工作重點所在。海外項目的穩步推進,離不開海外園區的建設。目前,我國與沿線國家已建設80多個境外經貿合作區,園區以商貿、金融、高新技術發展為紐帶,逐步形成經濟凹地,產生集聚效應,吸引更多更優質的企業入駐,海外園區已經成為中國的名片,成為“中國模式”發展的重要特征。
海外園區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中國名片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來,海外園區發展迅速,是中國企業走出去在海外的“家”,同時也成為我國與沿線國家合作的主要模式,是區域經濟合作的典范。
從海外園區層面看,領先園區多位于產業基礎好、社會穩定的國家,如越南龍江工業園、泰國羅勇工業園、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華夏幸福印尼產業新城、中國·印尼聚龍農業產業合作區等海外園區。從中國海外投資的國家層面看,中國投資的海外園區和企業多指向鄰國,鄰近效應顯著,如“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接受中國海外投資企業數排名前十名的分別為俄羅斯、越南、印度尼西亞、老撾、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度、哈薩克斯坦、緬甸。
毋庸置疑,海外園區儼然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重要活動平臺,我國與沿線國家成立相關合作機構,建立相應的合作機制,海外園區通過不斷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個新型國際經濟合作模式。同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經濟欠發達、制度落后、基礎設施建設條件差,在這樣的客觀情況下,海外園區的建設提供了一個現實的解決方案,在園區有限的空間里爭取合法權利、提供有利條件、實行一系列降低關稅、減少行政干預、創造新的營商環境等有效措施,從而,降低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風險與成本,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代表性工業園發展強勁,進入快車道
泰中羅勇工業園從2006年開始建立,目前已成為中國傳統優勢產業在泰國的產業集群中心與制造出口基地。在全面對外開放的新時期,泰中工業園發揮著重要的橋梁作用。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入園企業已超過100家,累計投資額達到29億美元,累計工業總產值超過100億美元。近三年,先后有40多家中國企業入駐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60億美元。如今,羅勇工業園已經成為中國產業在泰國乃至東盟最大的產業集群中心和制造業出口基地,未來可容納300家企業,為泰國創造10萬個就業崗位。
中白工業園作為中國在境外開發面積最大的經貿合作區,目前已成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項目。截至2018年5月,中白合資公司已完成第五次增資,增資至1.5億美元。此外,在中白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入園企業數量不斷提升,園區招商引資成效明顯。截至2018年8月16日,已入園企業37家。中白合資公司投資建設的12500平米辦公樓和8000平米標準廠房已投入使用并全部出租。預計到2020年,入園企業累計達到60個,合同投資總額力爭達到20億美元、20個項目動工建設、30個項目投入運營。中白工業園將更好地發揮海外園區平臺作用,成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項目,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由此可以相信,以泰中工業園、中白工業園為代表的海外園區將會以強勁的姿態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大發展,為沿線各國人民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把海外園區建成讓當地老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
目前,我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建設的海外園區正在開始向更加多元化和高級化的方向發展。截止2017年初,海外園區累計提供就業崗位超過16萬個。這為處于經濟欠發達國家來說,正是急人之所急,讓老百姓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海外園區作為“一帶一路”的重點項目,對我國加強國際產能合作提供了有效保護,我們始終堅持與沿線國家對話協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贏、交流互鑒,在園區建設上狠下工夫,建立合理的工作機制,不斷完善配套設施,加強監督管理,增加就業機會,力爭將各園區打造成為國際化現代綠色園區。同時,要充分尊重當地民族文化,秉持懷柔遠人、和諧萬邦的天下觀,繪好海外園區“工筆畫”,把對方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來做,把園區建設成為讓當地老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切實感受到命運與共的真諦,譜寫“一帶一路”新篇章。
相關閱讀
系列文章一:以改善民生促民心相通,助力“一帶一路”走深走實
系列文章二:再續古絲路“農脈”,造?!耙粠б宦贰毖鼐€國家人民
系列文章三: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系列文章四:教育交流,厚植民心
系列文章五:投資建設契合多國訴求,風險管控助推合作進程
[責編:李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