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貴州省委黨校教授 黃亦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個論斷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歷史階段、發展到新的歷史方位進行全方位研判后做出的一個重大戰略判斷,具有豐富而又深刻的內涵。
新時代呼喚新思想
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進程中,需要思想也能產生思想,渴求理論也能產生理論。黨的十八大之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深刻變化。新變化帶來新需要,新需要提出新命題,新命題呼喚新理論。需要我們黨與時俱進地緊跟時代變化、緊隨時代腳步、緊抓時代要求,不斷提出新理論,用新理論來指導新的社會實踐、用新理論來指導深刻變化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我們黨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進行創新的重大理論成果,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是新時代改革開放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長續發展的行動綱領,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
新時代開辟新征程
新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非常艱巨的任務,是新時代長征路上的新征程,來不得半點虛假、半點敷衍,必須全心全意、專心致志。攻堅路上不平坦,暗礁多、路障多、險灘多,必須懷堅忍不拔之意志、抱精衛填海之毅力、具百折不撓之精神、秉破釜沉舟之勇氣,敢于直面問題、解決問題,敢于直面困難、破解困難,敢于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開辟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
新時代力行新擔當
新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盡管目前我國已經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物質生產資料前所未有地豐富,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巨大的提高。但不可否認的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東西部差異、地區差異、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依然存在,人們的獲得感仍然有待提升,共享改革開放成果仍然有待改善。這就需要我們黨精誠團結、凝心聚力,不斷強化擔當意識,凈化工作作風,提升工作本領,心中裝著百姓,腦中想著百姓,用心用情地為老百姓做實事、做好事、做他們最需要的事,讓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讓改革紅利惠及全體百姓。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
新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時代催人奮進,使命砥礪前行。面對新使命,我們黨理應有新的姿態、賦予新的動力、激活新的能量、催生新的活力,必須緊緊抓住新時代帶來的新機遇、新挑戰,厘清思路、統一思想、整裝待發,以一種攻堅克難的奮斗姿態,以高昂的斗志、煥發的精神、不屈的毅力、純潔的作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寬闊道路上砥礪奮進、破浪前行。
新時代需要新作為
新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我國通過改革開放實現飛速發展的歷史證明,發展的道路不止一條,通向成功的路徑并不唯一。中國成功建設社會主義的經驗值得向全世界推廣,中國共產黨領導十幾億人口從吃不飽飯到解決溫飽問題再到富起來的經驗值得向全世界推廣,中國共產黨領導一個飽經風霜的弱國走向現代化強國的經驗值得向全世界推廣。新時代當有新作為。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展現的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給世界上那些尋求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提供了全新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