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張德勇(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7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時強調,我國經濟具有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各項穩增長政策措施持續聚合發力顯效的作用下,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5%,經濟恢復速度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處于領先地位,展現了在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下,著力“轉”、突出“穩”、強化“進”、實現“好”的經濟發展內在邏輯。
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也面臨新的風險挑戰。從內部看,改革開放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高速增長,國家總體經濟實力有了明顯提升。與此同時,過去一段時期經濟增長方式較為粗放,經濟結構欠合理,能源、資源、環境等損耗較大,不利于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從外部看,在經濟高速增長階段,我國產業多處于全球價值鏈中低端,產品附加值不高。這種在全球價值鏈分工的地位,雖是經濟高速增長階段付出的一定“代價”,但若長此以往,易被“鎖定”于低附加值、低創新能力的微利化價值鏈中低端,產生“鎖定”效應。尤其是,隨著綜合國力逐漸提升,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逐漸升級,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日益復雜嚴峻。
因此,內外部環境的變化,促使我們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的十九大根據發展階段和社會主要矛盾重大變化,明確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黨的二十大從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高度,明確要求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推動高質量發展,體現在經濟領域,具體化為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加快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并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這將是一個漸進的較長過程,雖會經歷一定陣痛,但也是一個必須要實現的目標,才能更好應對各方面的風險挑戰,打破外部各種形式的遏制圍堵,推動經濟行穩致遠,為我國經濟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以及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提供堅實支撐。
發展質量穩步提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提出并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義的區域重大戰略,我國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我國經濟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以及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作了生動詮釋。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作用日益顯效。隨著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前瞻性、戰略性的產業布局,近年來我國創新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產業競爭力明顯提升。2022年,我國“三新”經濟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5%(未扣除價格因素,下同),比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現價增速高1.2個百分點,相當于GDP的比重為17.36%;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為766.8,比上年增長28.4%,其中創新驅動指數為336.3,比上年增長15.5%。近來,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產品出口表現十分亮眼,反映了我國產業發展實現創新、升級結出的碩果,成為我國制造業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代表作。
內需特別是消費的拉動作用顯著。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而擴大內需則是其中重要抓手。今年以來,我們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上半年,消費總體呈現較快恢復態勢,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作用凸顯,最終消費支出拉動經濟增長4.2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7.2%;有效投資規模持續擴大,為穩增長提供重要支撐,資本形成總額拉動經濟增長1.8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3.6%,反映了內需是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暑期文旅消費市場異?;鸨莩觥⒙糜?、觀影組成的暑期三大熱門消費場景熱度高漲,著實顯示了我國蘊含著巨大的內需潛力和強大的經濟活力。
人民生活品質明顯提升。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這些年來,我們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6.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8%,城鄉居民收入相對差距繼續縮小。收入增長讓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居民消費更多轉向“好不好”“優不優”,品質化個性化數字化消費漸成風尚,消費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進一步得到滿足。
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觀察當前經濟形勢,既需要看清短期之“形”,更需要把握長期之“勢”。總體看,我國經濟持續恢復向好,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但也應看到,在國內外多重復雜因素疊加影響下,國內經濟持續恢復發展的基礎仍不穩固,有效需求不足問題較為突出。
因此,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錨定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不動搖,從經濟運行面臨的新困難挑戰破題,強化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的政策導向,真招實策著力擴大內需、提振信心、防范風險,加快經濟運行總體好轉,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我國經濟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以及長期向好的基本面開拓出更加光明的前景。
著力擴大內需。除了實施好恢復和擴大消費的系列政策,促進汽車等大宗消費,有效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是穩增長政策的重要著力點之一。這不僅關系著力擴大內需的成效,也是激活整個經濟的重要環節。同時,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加快攻克重要領域“卡脖子”技術,加快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實現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打造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更多新增長極增長點。
進一步提振信心?!靶判谋赛S金重要”,這對當前經濟運行尤其具有積極意義。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宏觀政策與微觀政策相輔相成,打好提振信心的政策“組合拳”,提升政策作用效能,讓各類市場主體有感。特別是,采取更有針對性的舉措,有力解決民營經濟發展的后顧之憂,鼓勵民企敢闖、敢投、敢擔風險和積極創造市場。如此,以更加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促進主要經濟運行指標的改善,形成經濟持續恢復向好與提振信心的良性互動和互為成就。
有效防范風險。這是推動經濟持續恢復向好的可靠保障。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金融等領域風險隱患,大力提升糧食、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等,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為經濟平穩運行提供安全穩定的宏觀環境,促進經濟在“穩”的基礎上強化“進”的態勢,實現“好”的發展前景。需要強調的是,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同時,以更大力度的政策措施推動經濟持續恢復向好,用做大增量解決存量問題,將有助于不斷提升防范和化解風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