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黃秋生(南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中國式現代化凝結著中華兒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愿景,富有中國特色,彰顯中國立場,蘊含中國智慧。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從領導核心、主體力量和精神動力三維向度,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主體力量,有利于匯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廣泛社會合力。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核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推進的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領導主體,中國共產黨的核心作用不僅體現在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上,也體現在堅持發展科學理論和制定正確路線方針政策上。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式現代化才能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中國式現代化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現代化,黨的初心使命和性質宗旨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本質,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中國式現代化實踐才能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探索現代化的征程中,盡管面臨復雜形勢和嚴峻挑戰,但始終能夠秉承“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開辟了一條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推翻“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為實現現代化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消滅一切剝削制度,實現最為深刻的社會變革,為中國式現代化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取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充滿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強大的精神力量。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精準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以偉大歷史主動精神不斷變革同生產力發展不相協調的生產關系,以偉大工程推動偉大事業,以大歷史觀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及趨勢。同時,不斷改革各領域體制機制,革新各個環節流程,推進體制機制現代化,打造出迎合時代主流、符合中國國情、充滿活力、有機統一的體制機制,激發資本、市場、管理、知識、技術等各方面的創新活力和潛能。通過在思想理論、政治路線、組織紀律等方面的引領,中國共產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為我國現代化道路提供方向指引,確保中國式現代化在正確的軌道上行穩致遠。
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最鮮明的特征和最突出的優勢。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堅定不移地把黨的領導放在第一位。只有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固樹立大歷史觀,發揚歷史主動精神,才能沿著中國式現代化這條康莊大道闊步前進,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人民群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
唯物史觀重視人民群眾在歷史創造中的主體地位,明確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進程中,人民群眾始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也正是全國各族人民一往無前走出來、腳踏實地干出來的。正因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是我們共和國的堅實根基,是我們強黨興國的根本所在”。
人民群眾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主力軍,是改革開放事業的力量之源,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主體力量。毛澤東同志強調,“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遵從人民群眾創造歷史這一真理,強調人民群眾的決定作用,通過不斷激發蘊藏在廣大人民群眾當中的磅礴力量,緊密依靠、發動群眾,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鼓勵人民群眾積極提升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建設現代化的主體力量充分涌流。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不僅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且成功推進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立足新的歷史方位,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主體、主角、主力軍,作為把中國式現代化推到一個新的階段的主體力量,人民群眾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決定性力量。發揮人口規模巨大的優勢,充分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必須站穩人民立場,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創造,集中人民智慧;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尊重民意、順應民心、關注民生,依靠人民創造新的歷史偉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遵循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拓寬民主渠道和民主形式,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權。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群眾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主體力量,是中國共產黨實現長期執政的基礎。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人民至上,把為人民群眾辦好事作為檢驗中國式現代化成效的重要標準,以實現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為價值旨歸。只有堅定不移走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圖景激勵人、鼓舞人、感召人,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順利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
中華文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精神動力
中華民族在長達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交流合作形成一個緊密團結的整體,形成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動力,為人類文明進步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中華民族孕育了激勵中華兒女向共同目標邁進的民族共同體精神。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中華民族立足于民族命運共同體,匯集民族智慧,凝聚合力,實現了從“東亞病夫”到“東方巨人”的轉變,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和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的歷史性任務,實現了從一窮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的飛躍,這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歷史性勝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為什么中華民族能夠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頑強生存和不斷發展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中華民族在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奮斗中孕育和弘揚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是偉大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鑄就了中華民族的獨特面貌,也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國家和民族的崛起必須以文化創新和文明進步為先導,中華民族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地位,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守正創新,構建中國敘事體系和民族話語權,創造性地孕育了一個充滿活力、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讓中華文明穿越時空,煥發出蓬勃生機,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正是因為中華民族始終以開放包容的姿態,既保留中華文明的滋養,又保持同其他文明的對話,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出人類文明新形態。
立足歷史新起點,中華民族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引領發展思潮、凝聚思想共識、增強文化自信、滋養精神世界,要秉承開放包容、交流互鑒,要堅持守正創新,走中華民族自己的路,譜寫時代新圖景,不斷拓寬中國式現代化的廣度和深度,用上下五千多年文明為中國式現代化、人類文明新形態提供強大的文明賡續動力和精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