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范玉剛(山東大學特聘教授,山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
希望你們多了解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知識,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學習,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用實際行動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
——2018年5月30日,習近平給陜西照金北梁紅軍小學學生的回信
如何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把愛黨、愛祖國和愛人民的種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是關乎社會主義事業百年大計的問題。因此,如何加強和重視對孩子的黨史教育也不為過,而以講故事的方式浸潤孩子的心靈,無疑是其中最佳最有效的途徑。貴州人民出版社精心策劃推出的《講給孩子的百年黨史故事——從石庫門到天安門》系列叢書,就是以講故事的方式,生動再現了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初到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光輝歷程,是一套能夠在孩子心田播撒種子的優秀青少年讀物。這套叢書起始于中國共產黨的“產房”——石庫門,新生的中國共產黨一路艱辛逶迤地走來,經由井岡山、瑞金、遵義、延安、西柏坡等,在不斷成熟壯大中創造了彪炳千秋的偉業,并凝結為一系列可圈可點的黨史故事,顯現于紅色地理的經緯,把偉大建黨精神刻在了孩子的心上。該叢書在時空交織中選取最鮮活的革命故事,配以趣味性的插圖,以生動活潑的語言,在孩子的心靈中蕩起陣陣熱愛黨的漣漪,從內心中生發出對黨樸素的崇敬之情,深深地把“不忘來時路的種子”播撒在孩子的心中。
一切偉大的事業都需要在承前啟后、繼往開來中推進。上海黨的一大會址、浙江嘉興南湖紅船是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我們黨從這里誕生,從這里出征,從這里走向全國執政。紅船見證了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由此而產生的“紅船精神”,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建黨精神,標注了我們黨與生俱來的紅色基因及其特質和優勢。我們黨的全部歷史都是從黨的一大開啟的,我們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不能忘記來時的路,關鍵在于不能忘記黨的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一定要銘記黨的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在新時代把革命先輩開創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就此而言,該叢書以“從石庫門到天安門”為空間坐標,以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年代留下的歷史航標為時間主線,為孩子們講述了篳路藍縷、風雨兼程的黨史故事,清晰直觀地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的“歷史經緯”,讓孩子從小了解黨的紅色故事,接受偉大建黨精神的熏陶和愛國主義情操的洗禮,于共情中激發出青少年思想的共鳴。《開天辟地·石庫門》為我們講述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故事。石庫門原本是上海最普通的民居,卻在1921年7月上海望志路106號的石庫門里,發生了一個在中國現代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件,幾個操著外地口音的青年人在這里集會,而且會場上還出現了兩個洋面孔……這里到底發生了什么?為什么這里被譽為中國共產黨的“產房”?
新生的中國共產黨從石庫門出發,乘著南湖的“紅船”來到了井岡山,他們可不是來旅游的,艱苦的歲月、驚心動魄的戰斗正在等著他們。《星火燎原·井岡山》告訴我們,“朱毛紅軍”是如何開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如何取得黃洋界保衛戰的?“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這首聲名遠播的詞描繪了當時毛澤東歡快的心情。可以說,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標志著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是中國革命的偉大壯舉。
革命不是一帆風順的,“左傾”錯誤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中央紅軍被迫開始長征,湘江戰役使紅軍付出慘重的代價,由長征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到3萬多人。在黨和紅軍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增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自此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經由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中央紅軍終于跳出了國民黨幾十萬大軍的包圍圈,這就是《偉大轉折·遵義》為我們講述的故事。在這一集里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如“通道轉兵”“一盞馬燈的故事”“歃血為盟”等等,還有三大主力紅軍會議的“萬水千山若等閑”的革命氣概,以及毛主席豪氣沖天的《憶秦娥·婁山關》久久地飄蕩在長征的時空:
西風烈,
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1937年1月,中共中央領導機關入駐延安,從此,延安作為中共中央機關所在地達11年之久?!陡锩サ亍ぱ影病窞槲覀冎v述了一系列有趣的黨史故事,如在南泥灣大生產運動中產生了“氣死牛”的趣事。此外,還發生了張思德和白求恩的故事,誕生了民族新歌劇《白毛女》,這個民族歌劇成了迄今仍被時時傳唱的革命文藝經典。
為適應解放戰爭勝利發展的形勢,中共中央機關和解放軍總部部分人員,于1948年3月21日從陜北東渡黃河,在5月上旬到達晉察冀解放區的平山縣西柏坡。西柏坡成了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軍隊進行戰略決戰并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指揮中心?!稕Q勝千里·西柏坡》為我們講述了著名的“三大戰役”。在這集故事里,“開國大典”最能打動人心。
該套叢書總顧問陳晉在總序中有一段話:什么是歷史?哲學上的表達,或許可歸結為,在時間和空間的交匯處,碰撞出來的“火花”。火花的綿延,便構成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黨的“命運長劇”。時間是“經”,空間是“緯”,所以有“歷史經緯”的說法?!敖浂取焙汀熬暥取钡慕粎R處,就是人們說的“地理坐標”。這一詮釋頗合該書策劃之意,也說出了筆者的心得。時空交織的雜糅,從孩子的心田迸發出素樸的情感,必然從內心生長出一種精神的力量。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所在。滄海桑田,斗轉星移。今日的青少年成長在和平幸福的環境,沒有親身經歷過艱苦環境和復雜斗爭,如果沒有黨史知識的熏陶,其愛黨愛國的情感就無從談起。就此而言,該叢書的意義和價值格外凸顯。尤其是該叢書圖文并茂,文字活潑好讀,在美文的潤澤中使黨史知識不再枯燥無聊。
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五四運動”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本書讀懂黨史背后的偉大建黨精神。這種策劃和設計有利于解決青少年黨史教育資源開發不足,教育形式單一的問題,也豐富了青少年黨史教育內容,更有利于探索黨史學習教育融入課程思政的綜合育人體系。廣大青少年始終是實現民族復興和奮斗目標的先鋒力量,要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加強革命傳統教育為廣大青少年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方向,也使本套叢書的出版發行獲得了強大的思想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