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正在閱讀:【光明網專論·永遠的銘記】汲取偉大抗戰精神蘊含的力量 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首頁> 理論頻道 > 正文

【光明網專論·永遠的銘記】汲取偉大抗戰精神蘊含的力量 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2025-08-01 15:06

  作者:姜良芹(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抗日戰爭勝利是中華民族從衰敗走向復興的歷史轉折點,也是中國國際地位實現飛躍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孕育出偉大抗戰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可以說,這一精神財富,蘊含著愛國主義的民族力量、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力量、國際合作的世界力量,不僅支撐中國人民贏得了抗戰勝利,更是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偉大抗戰精神蘊含著愛國主義的民族力量

  相較于以往的歷次反侵略斗爭,抗日戰爭更為徹底、更為廣泛地激發了全體中國人民的愛國情懷,中國人民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自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起,東北軍民就奮起抵抗。趙尚志、李兆麟、趙一曼等抗聯英雄以身許國、英勇無畏,激勵著廣大抗聯將士不屈不撓進行抵抗。“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后寒”,保家衛國、救亡圖存是貫穿東北抗聯斗爭歷史的一條主線。東北抗聯艱苦卓絕的抗日游擊戰爭長達14年,直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盧溝橋事變甫發,上海文藝界迅速反應,中國劇作者協會在幾十小時內集體創作出話劇《保衛盧溝橋》,以軍民抗戰事跡為核心內容,演出期間臺上臺下同呼抗日口號,成為抗戰初期重要的“精神總動員”作品。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愛國華僑陳嘉庚不僅成立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在南洋主持勸捐購買“救國公債”,還組建南僑機工到滇緬公路運輸戰時物資,全力支持祖國抗戰。

  在這場決定民族命運的抗日戰爭中,從白山黑水的東北邊陲,到風云激蕩的十里洋場,再到心系故土的南洋僑胞,中外同胞、社會各階層各群體皆以高度的歷史自覺,將國家存續與民族尊嚴置于社會價值的頂端。其行其志,深刻昭示了“保家衛國、忠貞報國、舍身為國”這一貫穿始終的民族大義,并以血肉之軀與赤子之心,鑄就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一崇高愛國精神的不朽豐碑。抗戰時期的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通過無數個體的具體犧牲與奉獻凝聚而成的集體記憶,這種記憶構成了民族認同的重要基礎。這種超越階層、地域、信仰的集體覺醒,至今仍是中華民族抵御一切風浪的精神基石。

  偉大抗戰精神蘊含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力量

  在這場偉大的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以其卓越的政治領導力,成為凝聚全民抗戰意志的中流砥柱,引領古老民族穿越血火,走向新生。

  九一八事變爆發后,中國共產黨挺身而出。1935年,華北事變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8月1日,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以中共中央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名義,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號召全國團結起來,停止內戰,抗日救國,組織國防政府和抗日聯軍。在中國共產黨的持續努力下,1937年9月,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全面抗戰初期,毛澤東發表了著名的《論持久戰》,深刻地分析了中日雙方的形勢,科學地預見抗日戰爭將經過戰略防御、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論持久戰》提出科學抗戰理論體系和戰略引領,以其強大的思想力和預見性,極大地堅定了全國人民抗戰到底的信心和決心。中國共產黨開辟的廣大敵后戰場和領導的人民抗日武裝,是堅持抗戰和奪取抗戰勝利的決定性力量。

  中國共產黨通過倡導并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價值感召力、堅持持久戰的理論創新力、游擊戰和陣地戰相互配合的軍事創造力,領導全國人民贏得抗戰勝利。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中國各民族、各階層、各黨派緊密團結,從“一盤散沙”到“眾志成城”,匯聚為抗戰的滾滾洪流。中國共產黨凝聚全民族的力量,把中國人民,特別是最廣大的農民動員起來、組織起來,指明了抗戰勝利的前進方向,為新中國的誕生奠定了堅強的領導核心與社會結構基礎。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領導經驗,是新時代弘揚和繼承偉大抗戰精神的寶貴歷史財富。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戰勝一切困難和挑戰的根本保證。

  偉大抗戰精神蘊含著國際合作的世界力量

  日本軍國主義勢力既是中國人民的兇惡敵人,也是世界人民的兇惡敵人。1939年1月,毛澤東在為《論持久戰》英譯本所作序言中指出,“偉大的中國抗戰,不但是中國的事,東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抗日戰爭的勝利,也是中國與世界上愛好和平正義的國家和人民的守望相助、攜手作戰的共同成果。

  面對共同的敵人,東北抗聯以包容開放的姿態接納朝鮮、蘇聯人民的抗日斗爭。全面抗戰期間,蘇聯、英國、美國先后實施經濟和軍事援華,有力地支援了中國抗戰事業。從世界范圍來看,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舊的國際秩序崩潰與新的國際秩序的形成時期。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亞洲主戰場,中國積極發揮了一個反法西斯大國的作用,始終牢牢牽制日本陸軍主力。在國內最艱苦的相持階段,中國派出精銳部隊組成遠征軍,聯合英軍進行緬甸保衛戰。正是由于中國在抗日戰爭中積極承擔起一個大國的責任,中國的國際地位也隨之得到極大提升,在戰后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戰后世界安全被賦予巨大責任及權利。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加,內部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偉大抗戰精神中蘊含的黨的初心使命,以及民族力量、團結意識和斗爭智慧,至今仍閃耀著時代之光,是我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的強大精神動力,激勵著14億多中國人民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勇往直前、拼搏奮斗。

[ 責編:陳銳海 ]
閱讀剩余全文(

您此時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聞表情排行 /
  • 開心
     
    0
  • 難過
     
    0
  • 點贊
     
    0
  • 飄過
     
    0

視覺焦點

  • 提高糧食生產適應氣候變化能力

  • 如何理解貨幣政策的“適度寬松”

獨家策劃

推薦閱讀
二十年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順應了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期待,打通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雙向轉換的堵點,引領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有效途徑。
2025-08-15 15:58
面對“內卷”困局,平臺經濟已經走到了必須轉型的十字路口,而轉型的主題詞應該是“創新”和“價值”,它們是平臺企業突破自身發展瓶頸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之際,回溯黨的來時路,展望黨的新征程,我們需要以更加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2025-07-02 09:25
發展數字經濟是我國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面對創新涌現、迭代迅速的發展態勢,我國積極順應數字經濟發展規律,審時度勢調整發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關鍵在于推進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糧食政策創設與制度創新,調動和保護好農民種糧積極性,讓農民種糧有奔頭,讓政府抓糧有動力。
2025-03-26 16:25
在當前中國的發展進程中,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是兩個至關重要的戰略方向。這兩大戰略的實施,不僅關系到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推進,也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關鍵步驟。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機構、人才、設施等創新要素最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城市的創新及發展,既需要制定明確的目標,還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律和原則。
2025-03-18 09:13
全過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進機會公平、打破利益藩籬,讓維護社會正義的機制更加完善,持續性地疏浚社會成員上升發展流動渠道,確保每個個體都擁有人生出彩、夢想成真的機會。
2025-03-03 10:49
契合數字化、智能化的傳播格局,適應Z世代擁抱變革、表達活躍、實踐奮進的代際特征,以更鮮活的話語、多元的樣態實現有效觸達,彰顯理論的生命力與引領力,是做好新時代理論傳播的應有之義。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最重要的先導產業、基礎產業和戰略性產業,正在通過生產要素、生產資料更新、重組,生產關系、生產制度重塑,成為最具潛力、帶動力和深刻影響力的新質生產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帶一路”的主要目標之一是通過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實現共建國家的共同發展與繁榮。經過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標志性項目相繼建成并投入運營,為共建國家帶來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經濟學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角色,應該是在科學決定氣候目標的基礎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實現該目標,而不是將經濟考慮凌駕于科學之上,由經濟學決定溫升應該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數字絲路是我國新時期發展的戰略性選擇,是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新階段。數字絲路貿易的偉大實踐正在使古老的絲路煥發出新的光輝。
2024-10-10 16:04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國際關系學科建設顯著加強,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建設路徑都更加明確,要求更加清晰,學科建設明顯提速,突出體現在學術創新、實踐支撐、人才培養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鎮化進程的學科建設涵蓋了高等教育體系中為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需求而設立的大量相關專業和研究方向,在實踐中也是由一個龐大的職業群體共同推進著與中國現代化進程相伴的城鎮化進程。
2024-10-03 09:55
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為理論創造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為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4-09-19 11:05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的深入,數智化將為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帶來更多的機遇和動力,助力中國實現美麗中國建設和“雙碳”目標,為全球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網絡梗”越來越成為網絡空間講好正能量故事的優良載體。加強“梗能力”建設,是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高質量傳播的重要途徑。
2024-08-06 10:17
與“修昔底德陷阱”的預設恰恰相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動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向前發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將具有高碳匯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區域納入生態保護紅線范圍當中,實施具有規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