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鄔愛其(浙江大學企業投資研究所所長、浙江大學區域協調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發展,明確提出“我國中小企業有靈氣、有活力,善于迎難而上、自強不息”,強調“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中小企業中的佼佼者,代表著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希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聚焦主業,精耕細作,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边@為培育和發展壯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指明了方向。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構建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機制。發展壯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具有重要的經濟社會意義,也面臨著一系列現實挑戰,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機制創新。
戰略意義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持續深耕產業鏈供應鏈細分領域,擁有創新和效率雙輪驅動發展的強勁動力。目前,我國已經涌現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4.1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6萬家,對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注重創新發展,在細分技術領域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成為引領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同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大多屬于產業配套企業,與行業龍頭企業有機互補,為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為大型企業開放創新和集成創新注入新的動力,有效助力產業轉型升級。二是保障產業鏈韌性安全。一般來說,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長期聚焦特定技術領域研發創新,在產品技術和工藝創新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例如積極開展首臺套重大裝備和首批次新材料創新,勇于突破技術“卡脖子”難題,保障我國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安全。三是有效破除“內卷式”競爭。受市場需求、技術創新、地緣政治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當前國內一些行業出現“內卷式”競爭現象。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秉持差異化、特色化和創新性發展導向,深度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為其他企業帶來榜樣示范作用,對破除“內卷式”競爭具有一定的作用。四是提供更多就業機會。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復雜動蕩的外部環境,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以其在細分領域的核心能力,保障企業擁有較高的成長能力和盈利水平,成為有效吸收就業和擴大就業崗位的重要力量。
現實挑戰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我國逐漸建立起了以“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為主體的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群體規模和發展質量得到有效提升。面向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等國家戰略需求,當前發展壯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仍面臨一些現實挑戰。其中,最為突出的挑戰表現在復雜動蕩的外部環境加大了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難度和風險。聚焦行業細分領域深耕發展雖然有助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塑造核心能力,但專業化發展也會使企業面臨風險難分散、適應環境能力弱等挑戰,需要企業具備敢于創新進取的企業家精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嵌入在產業鏈細分環節,需要與行業龍頭企業分工協作發展,但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龍頭企業自身成長能力和盈利水平受限,不斷向產業鏈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傳導各種壓力,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形成一定的擠壓作用。與此相關,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持續深耕細分市場,但在漸趨成熟的行業,細分市場容量增長有限,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面臨著難以有效擴張市場的成長“天花板”,企業的核心技術較難找到更多的應用場景。同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大多嵌入在區域產業集群中,當前許多產業集群正處于從要素驅動發展向創新驅動發展的轉型階段,數字技術深刻重塑產業組織生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面臨著轉換新舊動能和調適產業生態位等新的挑戰。這些現實中的難題和挑戰倒逼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以機制創新增強企業內生發展動力。
機制創新
激發和弘揚企業家精神,完善內生動力機制。企業家精神是企業持續創新發展的內在驅動力量。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需要堅持長期主義理念,深耕產業鏈細分領域,勇于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和持續開發市場空間,這要求有效激發和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一方面,鼓勵和支持企業家聚焦產業鏈細分領域獲得創新突破,積極創建高能級科創平臺,加大基礎研究投入,開展產學研合作創新,不斷豐富技術創新的原理知識和前沿知識,奮力攻關突破行業細分領域的“卡脖子”技術,研制高品質的新產品和服務,推動產業發展從跟隨邁向引領。另一方面,面對市場變化、技術創新等帶來的風險挑戰,企業家需要與產業鏈上下游的客戶和供應商、企業內部的員工和股東等利益相關者精誠合作,以共創共享的理念整合利用內外部資源,圍繞核心技術優勢探索拓展技術應用場景的各種機會,推動企業持續開拓市場發展空間和穩步實現價值攀升。
增強龍頭企業賦能作用,完善產業協作機制。行業龍頭企業不僅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市場需求提供者,也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賦能者,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意愿和能力產生重要影響。引導龍頭企業堅持分工合作理念,根據產業分工的經濟原則優化自身戰略定位,加大國內外市場開拓力度,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持續發展創造更多的優質市場機會,助力中小企業聚焦產業鏈細分領域專精特新發展。同時,龍頭企業還要發揮其技術創新、市場發展、品牌管理等方面的資源能力優勢,以行業創新聯合體等方式與產業鏈中小企業深度合作創新,主動幫扶中小企業優化創新機制和提升創新效率,主動通過內部創業等方式孵化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為培育壯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群體提供支持。更為重要的是,龍頭企業要強化包容性發展和合作共贏理念,在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深化合作的同時,給予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合理的盈利空間,避免行業“內卷式”惡性競爭。
加快數據要素有效供給,完善市場開發機制。當前,數據和數字技術已經成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新型生產要素,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數字經濟時代創新發展提供新的機遇。雖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產業鏈細分領域擁有一定競爭優勢,但其高度專業化發展及其所產生的數據資源較為有限,容易鎖定企業的行業和創新邊界。因此,需要提高數據要素市場建設水平,完善數據產權法律法規,推動數據分級分類管理,確保數據安全可信,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科學客觀的行業數據,幫助企業敏銳洞察不同行業的市場機會,助力企業將核心技術擴展應用到更多行業場景。數字平臺需要加強普惠型數據要素和數字技術供給,賦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低成本、高效率地鏈接更多的企業和消費者,并利用大數據分析等數字技術助力企業精準分析和把握市場機會。此外,合力提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利用數據和數字技術開拓市場的能力,具體來說,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需要加大數字化建設投入,專業服務機構需要面向中小企業開發適用的數字技術,而產業鏈大企業需要對中小企業數智轉型發揮更多牽引和示范作用。
培育區域特色產業集群,完善生態共生機制。一般來說,區域特色產業集群圍繞特定的產業,開展本地化生產協作和合作創新,可以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聚焦產業鏈細分領域發展創造有利的區域創新創業生態。一方面,需要加快推動傳統的要素驅動型產業集群向現代的創新型產業集群轉型升級,通過培育行業領軍企業、創建科研平臺等方式,不斷提升產業集群創新能級,積極引導集群企業主動調整和優化生態位,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相關部門的集群治理功能,避免過度競爭和模仿創新等問題,形成合作有序的區域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營造良好的產業生態。另一方面,根據技術創新和市場發展等現實需求,動態調整和優化區域產業集群的地理邊界,倡導跨區域發展產業集群,主動融入和升級全球產業分工協作體系,積極引育國際化、創新型、品牌化的優質企業,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提供更多潛在合作伙伴。同時,注重圍繞區域特色產業集群及其地域歷史文化元素,加強產業集群的品牌發展戰略規劃和宣傳推廣,培育一批具有國內國際重要影響力的大中小品牌企業,持續提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品牌價值和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