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武麗麗(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這一科學論斷為高校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提供了方法論指導。
把道理“講深”以實現理論性
基于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的邏輯要求,大學的思政課重在開展理論性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把道理“講深”就是要深入研究事物的本質,探究事物的形成過程及其發展的客觀規律,可見,“講深”其實蘊含著“講準”的要求。
把道理“講深”首先要講清楚“是什么”。教材是教師講道理最權威的依據,所以思政課教師要精耕教材以準確把握教材的內容體系與重點難點,然后結合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與學習規律重構教學內容,從而實現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換。與此同時,按照馬克思主義“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基本原理,國家主導意識形態理論會隨著社會實踐的不斷發展而與時俱進。因此,思政課教師在把教材體系轉換為教學體系的過程中,應及時準確地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有機融入課程教學體系,不斷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思想性和針對性。其次,把道理“講深”要講清楚“為什么”。相較于初高中階段思政課側重對“是什么”的硬性記憶,大學階段的思政課更應該以歷史與邏輯相統一思想為方法論講清楚“是什么”背后“為什么”的深層次學理,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升大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與理論批判能力,從而達成大學思政課教學的高階性目標。因此,思政課教師一方面要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掌握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并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與方法論分析社會現實問題,從而增強思政課教學的深度;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教材內容所涉及的歷史、文化、政治、經濟、國際關系等其他學科的相關理論,以增強思政課教學的廣度。要把道理“講深”要在講清楚“是什么”和“為什么”的基礎上基于實踐邏輯講清楚“何以可能”。例如,學生進入大學后學習的第一門思政課“思想道德與法治”,首先是理論課,這就要求教師針對每章的重難點講清楚馬克思主義對于該問題的理論闡釋;其次,“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所有內容都以解決中國問題為宗旨,因此應回歸到中國歷史發展的過程闡釋該問題的歷史發展邏輯;最后,立足實踐、面向未來,引導學生學會運用規律分析該問題未來的發展方向。
把道理“講透”以實現徹底性
“講深”是“講透”的基礎,把道理“講透”就是要以透徹的理論解答學生的疑惑,因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
首先,把道理“講透”要“因事而化”,以增強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高校思政課教師應融合社會實踐,引導大學生及時關注家事、國事、天下事,更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透徹分析“事”背后的“理”,讓學生體會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進而增進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其次,把道理“講透”要“因時而進”,以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吸引力。馬克思說:“每個時代總有屬于它自己的問題,每個時代的哲學都要關注和思考那個歷史時期重大的問題。”新時代新征程,面臨新形勢新任務,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及時掌握新時代大學生的性格特點與成長規律,從國家培養新時代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需求與大學生成長為時代新人的需求相統一的視角,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方法透徹回應、解答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思想困惑和現實問題,進而提升大學生對思政課教學的獲得感。最后,把道理“講透”要“因勢而新”,以彰顯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創新性。《史記》有云:“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高校思政課教師要用透徹的理論講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的道理,提高大學生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
把道理“講活”以實現鮮活性
“講活”以“講深”和“講透”為基礎,把道理“講活”就是要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通俗化與生活化,正如列寧所言:“最高限度的馬克思主義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簡單明了。”依據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本質理論,人是“現實的具體的人”,把道理“講活”就應該以大學生——“現實的具體的人”為出發點,回到大學生的現實生活世界來推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使大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
首先,把道理“講活”要從大學生的現實生活世界挖掘案例素材。馬克思指出:“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這揭示出,理論的形成始于人對客觀世界的感性認識,反過來,人在學習理論的過程中自然會對感性認識具有親近性。因此,思政課教師要從大學生的現實生活世界中尋找日常生活素材,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大學生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融通起來,讓馬克思主義進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而成為大學生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其次,把道理“講活”要把教材語言、學術語言轉換成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用語。既然思政課教學要回歸大學生的日常生活,那么教學語言也應該由抽象的教材語言和學術語言向大學生的日常生活語言轉變,讓馬克思說家常話,說中國話,從而增強思政課教學的吸引力。這種以生活敘事為基礎的話語表達從根本上遵循了實踐基礎上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發展規律。最后,把道理“講活”要緊跟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創新主流話語的網絡表達方式。唯物史觀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深刻改變了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也催生了網絡話語的產生。作為典型“數媒土著”的“00后”大學生對網絡有著天然的親和力,所以思政課教師應與時俱進,了解新時代大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熟悉網絡語言,深入挖掘網絡話語體系的特點和優勢,推動主流話語體系與網絡話語體系的協同融合,增強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