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中的“金句”在人民群眾中極具辨識度和傳播力,光明網《學習時刻》欄目將從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中擷取金句,約請權威理論專家深入挖掘和闡釋“金句”背后的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系統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內涵與實踐價值,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濃厚氛圍。
本期金句:建設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
作者:石敏俊(浙江大學雄安發展中心主任);林思佳(浙江大學雄安發展中心智庫助理研究員);王琛(浙江大學雄安發展中心副主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發展全局,運用大歷史觀,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宏闊的戰略格局、強烈的使命擔當,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雄安新區。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建設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新區首先就要新在規劃、建設的理念上,要體現出前瞻性、引領性。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要求,努力創造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標桿。
雄安新區設立五年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在不同場合發表重要講話,并親自決策、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為建設未來之城、綠色之城、創新之城明確方向、繪就藍圖。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這一決策部署的必然性、科學性,尤其需要回答三個問題:為何雄安是“大計”?五年來雄安新區取得了怎樣的建設成就?又該如何保證接下來穩扎穩打地實現雄安新區的各項規劃宏偉目標?
為何雄安是“大計”?
設立雄安新區是黨中央為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北京與雄安新區的地理位置遠近適中,既可避免北京的城市邊界無序蔓延,又可有效吸納北京的輻射力、帶動力,是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的新嘗試。與河北省其它區域綜合比較,雄安新區具備高起點高標準開發建設的基本條件、成本競爭力和后發優勢。
針對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區域經濟差異過大、空間結構持續極化、核心城市功能過度集中、輻射帶動能力不足、城市經濟聯系松散等突出問題,雄安新區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中被賦予“承上啟下”的功能定位,兼顧“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引領河北省創新驅動發展”的雙重使命。一方面,雄安新區可通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發揮反磁力中心的作用,打破京津冀要素極化流動的既有格局,扭轉北京虹吸效應強勁、輻射帶動不足的困局。另一方面,雄安新區作為新型首都圈“一核兩翼”的其中一翼,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首都經濟中心功能的輻射能力,對推動京津冀城市群空間融合深化、促進河北各地產業轉型升級、推動京津冀空間均衡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正向作用。
五年來雄安新區取得了怎樣的建設成就?
雄安新區設立五周年以來,城市建設有序推進,無不得益于其相對適宜的地理位置和“平地建新城”的較強可塑性。目前,雄安新區“地上城市”與“地下城市”建設雙軌并進,“云上雄安”數字智能城市與實體城市建設虛實互動、孿生共長,未來城市雛形初現。
尤其是2021年以來,雄安新區步入了大規模開發建設和非首都功能疏解同步推進的重要階段,城市功能培育是確保“雄安大計”夯實基礎、初顯實效的“關鍵之鑰”。
其一,基礎設施建設與公共服務供給不斷完善。京雄城際鐵路全線貫通,雄安高鐵站投入使用,“四縱三橫”對外高速公路動脈全面打通,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交鑰匙項工程已接近尾聲,為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提供了有利條件。其二,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開始起步。中央企業在雄安新區設立的分公司、子公司及各類分支機構已達100余家。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林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正在籌劃雄安新區校區,北京協和醫院已確定進駐新區。其三,生態環境改善成效顯著。2021年1-7月,白洋淀水質達近10年來最好水平,湖心區平均水質達到IV類標準,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同比下降9.05%。其四,管理體制愈發健全。《河北雄安新區條例》通過地方人大立法的方式賦予了雄安新區管委會參照行使設市區政府的行政管理職權、行使國家和河北省賦予的省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
未來雄安新區如何建設?
《雄安新區總體規劃》提出,到2050年,全面建成高質量高水平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成為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一極,各項經濟社會發展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努力建設人類發展史上的典范城市。對此,雄安新區應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持續探索新型城市發展模式,不斷克服發展道路上的各種挑戰。結合階段性目標與長遠規劃,雄安新區需要保持定力,跳出傳統城市建設的既有軌跡與既定范式,適當拓展發展思路,探索“外引”“內培”雙向發力的發展路徑。
一方面,雄安新區需持續深化體制機制創新,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快培育市場主體,有效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既要處理好城市規劃與城市建設的關系,又要把握好產業、人才、城市之間的互動邏輯,還要積極探索京冀雄三地共建共管共享的新型合作機制。
另一方面,雄安新區應以更加開放的胸懷擁抱世界,不僅要主動作為,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更要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匯聚全國乃至全球的創新要素,針對性地引導外部創新要素植入,以“鏈條式”的引進模式吸納高端高新產業項目,推動雄安新區建設走在創新驅動、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之上。
與此同時,社會各界對于雄安新區建成全球典范城市應當保持足夠的耐心與信心。縱觀古今中外,日本筑波科學城開工建設至基本建設成熟耗時20多年,深圳從小漁村成長為現今的國際大都會跨越了40余年,浦東地區開發至今也歷經了30余年的沉淀。雄安新區作為“國家大事”,定可借鑒國際經驗,匯聚全球人才,在歲月的見證下建設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樣板之城”。
(海報:王燦)
?
相關閱讀:
【學習時刻|金句】堅持整體推進系統治理,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