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洪濤(哈爾濱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王瀛(哈爾濱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李清君(哈爾濱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
在強國建設、科技驅動高質量發展的起步之時,數字技術全面賦能中國超大規模市場,不斷開辟擴大內需新領域新賽道,促進國內大循環并塑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新優勢新動能。基于數字技術的消費新業態已經從“線上叫賣跟進消費”轉向“場景驅動引導消費”,從消費大宗數據流量轉向消費算力數據資源,正在成為中國引領居民消費升級和推動發展質量提升的“新質生產力”。平臺網絡化互聯打破國界和行政邊界、全球供應鏈實現產品不間斷鏈接、工業互聯網加速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數字資源消費成為數字經濟回報新支撐、數字孿生全方位體驗疊加物有所值的消費場景等,使中國統一大市場消費潛能持續釋放。從上到下“虛功實做”,以數字經濟大項目為抓手創造新需求、培育新業態、帶動創新創業牽引就業增長,打通了新時代新征程人民向往美好生活供求兩端的新通道。
數字技術賦能新業態成為打造高質量消費環境的關鍵力量
數字技術場景融入打造“沉浸式體驗”新業態。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人工智能、5G技術、區塊鏈、智能裝備結合創意和內容的集成式的“十八般武藝”,加速了文化和科技緊密融合,打破了消費物理空間束縛,洞開了愉悅人心的新消費空間。
數字經濟就業包容豐富“個性化消費”新業態。數據驅動、平臺支撐、網絡協同支持了新經濟活動,催生了個體即主體、個體即組織的新型個體經濟,工作的時間、地點、方式更加靈活多樣。個體彈性就業、多點執業的工作模式,更加符合勞動者追求自主勞動的社會需求,使勞動與消費的良性互動成為新時代的新氣象。比如,個人勞動者在各類平臺上由干好本職工作轉為主副兼修,閑暇時間經營社交媒體個人賬號,通過產出創意內容、時尚體驗吸引流量并按貢獻獲利。“個性化消費”新業態已經成為傳統業態爆炸式增長之后的新消費接續空間。
數字技術降本增效催生“泛共享服務”新業態。以移動智能終端為載體、以云計算平臺為支撐、以智能服務為內容,數字技術推動生產和消費的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整合與公眾生活緊密相關的資源、產品、服務、場景、體驗,面向社會提供有償或免費的“泛共享服務”,例如一線城市新近流行的共享餐飲模式。“泛共享服務”新業態順應了90后、00后年輕人喜好輕社交的共同特征,運用數字技術降低服務提供成本,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打造共享生活產業鏈供應鏈,打開了新時代高品質生活需求市場的大門。
數字技術賦能新業態是中國式現代化在消費領域結出的累累碩果
數字技術賦能新業態,擴大了市場容量,創造了無限商機,在助力有效市場提供高質量消費環境的同時,也推動有為政府打造高質量治理體系,成為了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力量之一。
數字技術賦能新業態是強化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產物。把科技創新擺到發展全局核心,推動市場主體以數字技術創造新業態呼應發展要求,以新業態創新產品和服務實現內容與技術深度融合,滿足了消費者追求個性化、多樣化、社會化的消費新需求。特別是抓住了消費偏好由傳統網絡消費轉向崇尚體驗式消費的新契機,推出更加“短平快”的內容、消費產品或服務,在已滿足生理需要和物質需求的前提下日益擴大服務性、娛樂性、享樂性的精神性消費支出;抓住了消費方式上娛樂時間和空間的無邊界新特征,在新業態與數字科技深度融合的基礎上提升內容、產品、服務的便利性,讓消費者樂于體驗多樣化的全新應用場景,接受數字化的便捷付費方式,享受定制化的線上線下融合服務。數字技術賦能新業態不斷迭代創新引領新時尚,打造了高質量的消費環境。
數字技術賦能新業態是中國人民從傳統剛性消費向新時代智能理性消費轉變創新的成果。黨和政府以規劃引領、改革創新、政策激勵、試點先行、試錯容錯等方式營造發展空間,在新時代以消費新業態優化供給側資源配置,以新智慧公平分享消費增長成果,進而引領消費環境的高質量發展,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人民從模仿式排浪跟風消費轉向智能化理性消費的重大成果。首先,公眾接受了以共享生活為代表的新業態,其中資源擁有者通過個人或者組織進入,以出讓資源使用權獲取收益契約化的方式,同時成為市場的供給側和需求終端,厚植產品、服務供給與需求的“兩大蓄水池”,實現了存量閑置資源的效率再提升,增量資源循環的綠色低碳發展增值。其次,以數字技術賦能供給側,不僅能提供標準化產品和服務,也能提供大量非標產品和服務,加快釋放需求側多層次消費新動能。最后,數字技術賦能新業態有效糾正供求錯配,數字平臺、云計算、大數據分析等新技術實現市場精準對接與動態更新,壓縮產業鏈、供應鏈空間尺度,降低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并轉化為增量收益,為智能化理性消費創造了消費者主導的戰略性機遇。
持續釋放數字技術賦能新業態的高質量消費新紅利
加快推進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數字技術賦能新業態引領新時代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加油站”。把握好國家大力推進“新基建”的重大政策機遇,加快5G基站、5G商用網絡建設,實現5G網絡主城區全覆蓋,讓數字通信技術有效支持在線消費環境的安全性、穩定性與可控性。加快產業園區和規模以上企業工業互聯網以及智慧醫療、網絡安全、云計算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數字智能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變單一“流量信息消費”轉向多元的“數據智能消費”。
積極發展以人機交互為核心的數字技術,持續創新沉浸式消費環境成為新時代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加速器”。以人機交互技術為核心,豐富區塊鏈、人工智能、云計算、數字孿生的場景落地打造虛擬消費平臺,降低硬件使用成本、增強虛擬仿真環境的身臨其境感覺,加快元宇宙購物商業落地,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進而破解消費疲弱難題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深化監管體制機制創新,完善數字技術賦能新業態的容錯試錯制度框架與政策體系。數字技術賦能新業態引爆消費領域場景革命,其自身獨特性、試錯性要求有為政府把“有形之手”擺放到“服務容錯”的新領地,在大力推動的同時完善適應新業態特點的配套政策,加快區塊鏈、5G、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滲透,提升數字政府監管效能,健全跨部門信息互換共享機制,提高聯合監管效率。
【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項目】
?
相關鏈接
【時代青音】陳先達、臧峰宇對談:如何在時代語境中推進文化的實踐轉化
【時代青音】杭州亞運會:探索大型綜合性賽事成功的“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