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正在閱讀:【永遠的銘記】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偉大作用
首頁> 理論頻道> 光明獨家 > 正文

【永遠的銘記】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偉大作用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2025-08-25 09:49

  作者:李敏(華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副書記、副研究員)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后,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步伐,中華民族危在旦夕。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旗幟,號召全民族團結抗戰,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這場決定中華民族命運的生死較量中,中國共產黨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偉大作用,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

  最早提出并推動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中國共產黨在“九·一八”事變后第一時間發出抗日號召。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發表《中國共產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占領東三省事件宣言》,明確提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東三省”的戰斗口號。此后,中國共產黨不斷調整政策,最終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1935年華北事變后,《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發表,中國共產黨正式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1935年12月,瓦窯堡會議明確提出黨的基本策略任務是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表現出中國共產黨人以民族大義為重的政治胸懷。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維護民族團結的大局意識。在抗戰期間,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方針,正確處理了階級斗爭與民族斗爭的關系。即使在國民黨頑固派發動三次反共高潮的困難時期,中國共產黨仍然以民族利益為重,采取“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原則,以實際行動維護和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中堅力量。

  提出持久戰戰略方針,為抗戰勝利指明了方向

  1938年毛澤東發表的《論持久戰》是指導中國抗戰的綱領性文獻,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范。該著作科學預見了抗日戰爭將經歷戰略防御、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個階段,深刻分析了中日雙方的優勢劣勢,批駁了“亡國論”和“速勝論”兩種錯誤觀點,為中國人民指明了抗戰勝利的正確道路。《論持久戰》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其戰略思想不僅指導了中國的抗戰實踐,也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產生了重要影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正是持久戰戰略的具體實踐,通過游擊戰爭消耗敵人力量,最終實現敵我力量對比的根本轉變。《論持久戰》不僅在當時對抗日戰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其戰略意義超越了時代,成為了指導未來戰爭的重要理論基礎。

  培育和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在敵后開展的游擊戰爭,是世界歷史上罕見的艱苦戰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等抗日武裝深入敵后,創建了大片抗日根據地。到1940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已發展到50萬人,建立了擁有1億人口的抗日根據地。這些根據地像一把把尖刀插入敵人后方,牽制了大量日軍兵力。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開展了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等多種形式的游擊戰爭。百團大戰等重大戰役有力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據統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在抗戰中作戰12.5萬次,傷亡、失蹤58.4萬人,殲滅日偽軍171.4萬人,為抗戰勝利作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中國人民在抗戰的壯闊進程中孕育出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抗戰精神。這種精神表現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中國共產黨人以身作則,涌現出楊靖宇、趙一曼、左權等無數抗日英雄,他們的感人事跡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此外,中國共產黨充分發揮文化抗戰的先鋒作用,引領抗戰文化方向。《黃河大合唱》《白毛女》等文藝作品激發了全民抗戰熱情,新華日報等報刊傳播了抗戰聲音。在抗日根據地創辦的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陜北公學、魯迅藝術文學院等培養了大批抗戰人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文化抗戰,抵御了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文化侵略和文化奴役,捍衛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振奮了抗日軍民的士氣,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構成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的輝煌篇章。

  從全民族抗戰中汲取前進力量

  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中國共產黨發揮中流砥柱作用的偉大勝利。全民族抗戰的勝利已經載入史冊,但它所蘊含的歷史經驗和精神財富,給我們當今時代發展帶來重要啟示。

  第一,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確保事業發展的正確方向。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保證。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確保中國沿著社會主義道路穩步前進,避免方向性錯誤。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通過科學決策和頂層設計,為國家發展制定正確戰略。無論是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還是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都離不開黨的堅強領導。在新時代,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任務,必須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第二,必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凝聚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偉大勝利。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核心,是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強大動力。從革命時期的浴血奮戰,到建設時期的艱苦奮斗,再到改革開放后的開拓創新,愛國主義始終是激勵中國人民奮勇前行的精神旗幟。在實現民族復興的關鍵階段,更需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要通過教育、文化傳播等多種方式,培養全民的家國情懷,引導人們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只有全體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匯聚起實現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第三,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發揮人民群眾的創造偉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全民族眾志成城奮勇抗戰的偉大勝利。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到“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創造力,只有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其積極性,才能推動社會進步。新時代要進一步完善民主制度,拓寬人民參與渠道,讓人民群眾在改革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從而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

  第四,必須保持戰略定力,在困難面前堅定必勝信念。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戰略定力是應對風險挑戰的關鍵。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中,始終以長遠眼光謀劃發展,不被一時困難所動搖。無論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壓力,還是外部勢力的遏制打壓,都需要我們保持冷靜,堅持既定的發展道路。歷史證明,任何艱難險阻都無法阻擋中國前進的步伐。新時代更要增強憂患意識,同時堅定信心,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只要咬定目標、穩扎穩打,就一定能夠化危為機,實現既定戰略目標。

  第五,必須推進黨的建設,確保黨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打鐵必須自身硬。黨的建設是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提高執政能力的必然要求。百年歷程中,我們黨始終堅持自我革命,不斷推進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確保在各種考驗中始終成為領導人民的核心力量。新時代,面對“四大考驗”“四種危險”,更要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推進黨的建設,堅決反對腐敗,強化紀律約束,提升執政本領。只有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才能始終贏得人民信任,帶領人民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成為引領民族復興的堅強領導核心。

[ 責編:劉夢甜 ]
閱讀剩余全文(

您此時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聞表情排行 /
  • 開心
     
    0
  • 難過
     
    0
  • 點贊
     
    0
  • 飄過
     
    0

視覺焦點

  • 提高糧食生產適應氣候變化能力

  • 如何理解貨幣政策的“適度寬松”

獨家策劃

推薦閱讀
二十年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順應了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期待,打通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雙向轉換的堵點,引領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有效途徑。
2025-08-15 15:58
面對“內卷”困局,平臺經濟已經走到了必須轉型的十字路口,而轉型的主題詞應該是“創新”和“價值”,它們是平臺企業突破自身發展瓶頸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之際,回溯黨的來時路,展望黨的新征程,我們需要以更加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2025-07-02 09:25
發展數字經濟是我國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面對創新涌現、迭代迅速的發展態勢,我國積極順應數字經濟發展規律,審時度勢調整發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關鍵在于推進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糧食政策創設與制度創新,調動和保護好農民種糧積極性,讓農民種糧有奔頭,讓政府抓糧有動力。
2025-03-26 16:25
在當前中國的發展進程中,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是兩個至關重要的戰略方向。這兩大戰略的實施,不僅關系到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推進,也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關鍵步驟。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機構、人才、設施等創新要素最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城市的創新及發展,既需要制定明確的目標,還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律和原則。
2025-03-18 09:13
全過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進機會公平、打破利益藩籬,讓維護社會正義的機制更加完善,持續性地疏浚社會成員上升發展流動渠道,確保每個個體都擁有人生出彩、夢想成真的機會。
2025-03-03 10:49
契合數字化、智能化的傳播格局,適應Z世代擁抱變革、表達活躍、實踐奮進的代際特征,以更鮮活的話語、多元的樣態實現有效觸達,彰顯理論的生命力與引領力,是做好新時代理論傳播的應有之義。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最重要的先導產業、基礎產業和戰略性產業,正在通過生產要素、生產資料更新、重組,生產關系、生產制度重塑,成為最具潛力、帶動力和深刻影響力的新質生產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帶一路”的主要目標之一是通過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實現共建國家的共同發展與繁榮。經過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標志性項目相繼建成并投入運營,為共建國家帶來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經濟學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角色,應該是在科學決定氣候目標的基礎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實現該目標,而不是將經濟考慮凌駕于科學之上,由經濟學決定溫升應該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數字絲路是我國新時期發展的戰略性選擇,是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新階段。數字絲路貿易的偉大實踐正在使古老的絲路煥發出新的光輝。
2024-10-10 16:04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國際關系學科建設顯著加強,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建設路徑都更加明確,要求更加清晰,學科建設明顯提速,突出體現在學術創新、實踐支撐、人才培養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鎮化進程的學科建設涵蓋了高等教育體系中為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需求而設立的大量相關專業和研究方向,在實踐中也是由一個龐大的職業群體共同推進著與中國現代化進程相伴的城鎮化進程。
2024-10-03 09:55
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為理論創造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為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4-09-19 11:05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的深入,數智化將為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帶來更多的機遇和動力,助力中國實現美麗中國建設和“雙碳”目標,為全球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網絡梗”越來越成為網絡空間講好正能量故事的優良載體。加強“梗能力”建設,是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高質量傳播的重要途徑。
2024-08-06 10:17
與“修昔底德陷阱”的預設恰恰相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動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向前發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將具有高碳匯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區域納入生態保護紅線范圍當中,實施具有規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