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張德勇(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4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3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今年一季度,按不變價格計算,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5%,比上年四季度環比增長2.2%,主要經濟指標進一步改善,優于市場預期。良好開局,有助于提振市場信心和改善市場預期,為實現全年經濟發展目標開了好頭。其中,國內需求逐步擴大,消費加快復蘇,投資穩定增長,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顯現,成為一季度經濟實現良好開局的主要推手。
內需逐步改善
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由消費和投資構成的內需持續修復,特別是消費加快恢復,為促增長、穩經濟注入積極的穩定力量。數據顯示,一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6.6%,拉動GDP增長3.0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34.7%,拉動GDP增長1.6個百分點。
消費加快恢復。今年以來,隨著疫情防控較快平穩轉段,疊加促消費政策持續發力,為消費加快恢復創造了有利條件,成為一季度經濟運行中的顯著亮點。1-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8%,上年四季度為下降2.7%,增速為近七個季度新高。其中,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6%,比1-2月份大幅加快7.1個百分點,為2021年7月份以來首次實現當月同比兩位數增長。
特別是,在人流物流等逐步走向正常的推動下,居民外出、餐飲、娛樂、旅游等接觸型消費快速恢復反彈,居民服務消費需求逐步釋放,是消費加快恢復的明顯特征。比如,一季度,全國餐飲收入同比增長13.9%,增速比1-2月份加快4.7個百分點,高于商品零售額增速9個百分點。另外,實體店零售逐步改善。一季度,限額以上零售業實體店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3.6%,增速比1-2月份加快3.2個百分點。餐飲等接觸型消費與實體零售等線下消費快速回暖,是消費加快恢復的重要動力源。
投資穩定增長。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5.1%,與上年全年持平。隨著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等穩投資政策落地落實并逐漸產生效果,有效投資持續擴大,積極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為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提供了有力支撐。
大項目投資帶動作用明顯。一季度,計劃總投資億元及以上的大項目投資同比增長12.3%,增速高于全部固定資產投資7.2個百分點,拉動全部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3個百分點,是穩投資的“壓艙石”。高技術產業投資延續強勁增長勢頭。一季度,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6.0%,增速比1-2月份加快0.9個百分點,比全部固定資產投資高10.9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15.2%和17.8%,前者增速比制造業投資高8.2個百分點,后者增速比服務業投資高14.2個百分點。社會領域投資保持高位。一季度,社會領域投資同比增長8.3%,增速比1-2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其中,衛生和社會工作投資增長18.5%,教育投資增長6.2%。社會領域投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持續起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積極作用,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
需求改善與供給改善相互促進
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實現供需更高水平動態平衡,經濟運行整體好轉才會有堅實保障。在穩經濟政策措施的持續發力下,無論是需求還是供給都處在逐步恢復中。鑒于需求不足是一個時期以來影響經濟運行的明顯制約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較之供給改善更能有利于經濟運行。今年一季度,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實現較快增長,在需求牽引供給的作用下,內需改善相應帶動了供給延續企穩回升態勢,生產穩步恢復。
工業經濟穩步恢復。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0%,比上年四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在工業41個大類行業中,23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增長面超過五成;與上年四季度相比,20個行業增加值增速加快或降幅收窄。其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3%,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1.3個百分點,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2.5%,不僅支撐作用明顯,也進一步強化了產業升級態勢。就企業規模而言,值得一提的是,小微企業生產有所改善。一季度規模以上小微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1%,增速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速。分產品看,太陽能電池、新能源汽車產量分別增長53.2%、22.5%,代表了新動能繼續壯大,同時對消費產生明顯的拉動作用,是供需雙方互為依托、相互促進從而實現兩者更高水平動態平衡的典型示范。
供需改善相互促進也加快了經濟循環。作為連接生產供給與消費兩端的交通運輸業,一季度多項統計指標實現正增長,有助于進一步暢通經濟循環。在貨運方面,公路貨運量同比增長5.2%,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和貨物吞吐量分別同比增長3.5%和6.2%,水路貨運量同比增長5.4%。在客運方面,港口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長71.8%,城市軌道交通客運量同比增長24.7%,巡游出租汽車客運量同比增長13.0%。人流物流的增長和交通運輸業指標的改善,既是供需改善的直接體現,也是進一步暢通經濟循環進而提高供需對接效率的“潤滑劑”,是不斷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必要支撐。
以持續擴大內需進一步增強經濟回升向好動能
一季度經濟實現良好開局,積極因素累積增多,展現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為實現今年經濟發展目標打下良好基礎,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機構紛紛看好中國經濟增長前景。這有助于穩定和改善市場預期,增強經濟回升向好信心,也為充滿風險和挑戰的世界經濟帶來穩定性和確定性。
當然,也需要看到,國際環境依然復雜多變,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有待進一步鞏固。比如,在消費業態上,零售業增幅不及旅游業和餐飲業;再如,在投資結構方面,民間投資低位增長,房地產投資仍較為低迷;還如,工業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市場需求不足問題。因此,下階段,夯實經濟回升向好基礎,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應進一步加大擴大內需力度,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進一步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
擴消費,重點是解決好能消費、敢消費、愿消費問題。收入是影響消費的重要變量,因此當前應突出抓好穩就業工作,有針對性優化調整階段性政策并加大薄弱環節支持力度,穩存量、擴增量、保重點,著力破解結構性失業矛盾,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服務,以穩就業實現收入穩定,為擴消費創造良好的前置條件。需要指出的是,擴消費,還須把營造良好消費環境作為重要內容。完善監管機制,實現誠信經營,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打造放心消費品牌,把更多人情味融入消費場景中,讓升騰的人間煙火氣加速釋放消費潛力。從而,促使有穩定收入能消費、沒有后顧之憂敢消費、消費環境優獲得感強愿消費。
穩投資,要牢牢把握擴大有效投資這個核心要素。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多措并舉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帶動作用,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既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也重視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瞄準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以及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和韌性,補短板、強弱項、揚優勢,加大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投資,增強經濟發展后勁,推動高質量發展。尤其是,應全力破除制約民間投資的體制機制障礙,以持續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構建公平競爭市場環境,不斷激活民間投資,持續拓寬民間投資行業領域,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推動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為經濟回升向好增添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