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張志元(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既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文化使命的重要內容,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必然要求。以文化自信自強推進建設文化強國,是文化精神偉力的新時代表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高度重視,提出到2035年實現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因此,系統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義,準確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學體系與實踐要求,對于以文化自信自強推進建設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中國共產黨于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之際創立,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唯物史觀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在社會發展的不同歷史時期存在著不同的文化樣態,有著不同的文化使命,服務于不同的時代任務。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能夠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始終站在時代前列,引領文化發展進步,帶領人民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敝袊伯a黨領導中國人民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和歷史淵源。
在理論基礎方面,在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的進程中,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對馬克思主義文化領導權思想的繼承發展。馬克思指出,“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文化作為思想領域的重要部分,對于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作用。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這就要求中國共產黨不僅需要把握先進生產力的前進方向,更需要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需要以先進生產力的進步推動先進文化的發展,也需要以先進文化的發展服務先進生產力的進步。中國共產黨需要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把握好新時代文化繁榮發展方向,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奮力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中的文化強國建設,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注入磅礴動力。
在歷史淵源方面,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指導,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矢志不渝推進文化繁榮發展。在中國共產黨一百余年的奮斗歷程中,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發展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一手抓物質文明建設、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設的“兩手抓”思想,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的文化使命。經過長期實踐探索,中國共產黨逐步探索出符合中國國情的文化發展道路,既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魂脈,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成功走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不斷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規律的認識,開辟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唯一正確道路,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文化發展方面高度的歷史自覺和歷史主動。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建設文化強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文化強國,必須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既要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要繼承弘揚革命文化,同時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動力、有利文化條件。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孕育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之中,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新時代推動文化繁榮,需要始終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守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所植根的文化沃土。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需立足新時代特征,賦予其符合時代需求的精神內涵與現代傳播形式。通過持續豐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體系,既保持文化根脈的延續性,又激發文化創新的生命力,為文化強國建設提供持久內生動力。
革命文化形成于黨和人民的偉大革命斗爭之中,是無數先烈用熱血與信念鑄就的精神豐碑,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蓬勃發展的重要精神滋養。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要守護好新中國的紅色底色,賡續好黨的紅色血脈。繼承和弘揚革命文化,要結合新的時代特點,使革命文化走出紀念場館、教材書本,結合新媒體平臺、文化創意產業等走進人民日常生活,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注入強大的精神動能,為文化強國建設筑牢堅實的紅色根基。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形成,始終與社會主義的發展進程同頻共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五個方面,其中文化建設是靈魂和血脈,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提供精神動力與價值引領。同時,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可以豐盈人民的精神世界,激發人民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內生動力。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要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總結黨領導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提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精氣神,為文化強國建設注入不竭的精神動力。
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筑牢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文化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重要論述高度概括了社會主義文化與社會主義現代化之間的內在關聯。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在關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高度重視文化繁榮。因此,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與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密不可分,對于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在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的進程中,要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以思想引領力、精神凝聚力、價值感召力、國際影響力的提升為抓手,讓文化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堅實根基。
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筑牢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文化根基,需要以系統思維正確處理文化自信自強、開放包容、守正創新之間的關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方面持續發力,激活文化繁榮發展的新動能。
堅定文化自信,是增強思想引領力的根基。文化繁榮發展的背后,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必須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匯聚起海內外中華兒女推動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精神力量。
中華文明歷經數千年的發展,有著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文明的這一突出特點,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在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不斷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
堅持守正創新,是強化精神凝聚力與價值感召力的關鍵。守正創新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在推動文化強國建設進程中,需要守好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之正、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之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之正,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新思路、新話語、新機制,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相關閱讀:
【理響中國·文化旗幟】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