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李海青、鄭秀梅(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今年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深刻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正確處理好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戰略與策略、守正與創新、效率與公平、活力與秩序、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等一系列重大關系”,為新時代新征程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確立了基本價值原則,提供了重要實踐遵循。其中,“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的關系居于“六大關系”之首。正確認識和處理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的關系,不僅體現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寶貴歷史經驗,其蘊含的辯證思維也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論原則。
重視頂層設計和實踐探索是中國共產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寶貴經驗
現代化是一項涉及多領域多層面的復雜系統工程,往往伴隨著劇烈的社會轉型,充滿著各種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尤其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規模巨大、地域發展很不均衡的發展中大國建設現代化,其艱巨性和復雜性世所罕見。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成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其中的關鍵在于戰略上進行科學謀劃、頂層設計以及實踐中進行大膽探索、改革創新,這不僅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顯著優勢,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寶貴經驗。
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基于后發國家的落后狀況,主動對標先發國家,采取趕超型發展戰略,制定長遠規劃和宏偉藍圖,并以五年計劃為階段性部署,分步推進、重點實施,有力推進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展開。改革開放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從中國具體實際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了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改革方案,推動了實踐上的大膽探索和理論上的創新突破,深化了對現代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推動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譜寫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光輝篇章。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不僅在戰略上科學謀劃、頂層設計,提出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思想新理論,形成現代化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制定現代化建設的新戰略新安排,而且在實踐中勇于探索、善于創新,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煥發了蓬勃生機,展現了旺盛生命力,開啟了全面邁向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
正確認識頂層設計和實踐探索的辯證統一關系
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兩者相得益彰、相互促進,辯證統一于中國式現代化實踐探索中。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現代化強國,需要頂層設計的科學謀劃和正確引領。另一方面,隨著現代化實踐的不斷拓展和深入,頂層設計也愈益優化和完善,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在認識上不斷深入、戰略上不斷成熟、實踐上不斷豐富、規律把握上更為自覺,不斷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第一,科學的頂層設計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探索。理論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社會實踐由一定的理論來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拓展和順利推進得益于中國共產黨頂層設計的科學謀劃和正確引領。在中國式現代化推進的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通過準確把握時代發展大勢,科學研判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及時回應理論和實踐提出的重大課題,制定國家發展的總體戰略,對關涉現代化總體布局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各領域擘畫藍圖、把握規律、創新理論,進行方向引領、目標定位、道路定向、戰略規劃,引領中國式現代化實踐探索不斷走向深入。
正是基于對世界發展潮流的深刻洞察,對現代化發展規律的深入認識,對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準確把握,對社會發展戰略的謀劃得當,中國共產黨才能夠把時代發展要求、國家長遠規劃和人民利益需求有機結合起來,制定長遠發展戰略和科學決策部署,形成一定社會發展階段上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科學的思想引領和行動指南,不斷將現代化推進到新的發展階段。也正是由于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持續科學的頂層設計,經過70多年的實踐探索,中國從一個“一窮二白”經濟文化落后的農業大國躍居為走在世界前列、全面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的偉大國家。可以說,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是中國共產黨科學謀劃、凝心聚力、不斷推進的結果。
第二,深入的實踐探索優化中國式現代化的頂層設計。在中國這樣國情復雜、幅員遼闊的發展中大國推進現代化建設,所肩負的使命任務極其艱巨,所涉及的全局性重大關系極為復雜,所面臨的風險挑戰層出不窮,前進道路上還有很多未知的領域,需要在實踐中去大膽探索,不斷總結經驗,從持續探索中獲得真知,不斷深化對中國式現代化規律的認識。只有如此,才能在紛繁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中堅定前進的正確方向,在時代發展大勢中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才能增強歷史主動,在使命任務上主動承擔、發展規律上主動把握、國家戰略上主動謀劃、實踐落實中主動貫徹;才能堅定“四個自信”,更好地應對各領域各方面風險挑戰,主動承擔起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重任。
針對當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所面臨的改革、發展、穩定等統籌協調任務仍然艱巨、創新能力與高質量發展要求仍不適應、城鄉區域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與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關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局的新矛盾新挑戰,中國共產黨人迫切需要在實踐探索中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優化頂層設計,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著力解決現代化各領域存在的短板和弱項,促進現代化各方面改革方案統籌謀劃、各環節發展舉措協調推進,形成政策制定上相互配合、實踐貫徹中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解決關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重大關系問題,制定引領新時代發展、反映人民美好生活愿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全面發展和進步的目標戰略和方針政策。
更好推進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相結合
第一,堅持和加強黨對推進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相結合的領導。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最鮮明特征,也是確保中國式現代化順利推進的最根本保障。作為以承擔偉大使命為己任的使命型政黨,中國共產黨基于強烈的現代化使命意識,能夠立足長遠、科學謀劃、頂層設計,把高遠使命追求與階段性目標有機結合,一以貫之地制定現代化的宏偉藍圖,與時俱進地調適現代化發展戰略,不斷將現代化推進到新的發展階段。這與西方政黨基于選舉偏好的現實考量和著眼當下現實利益的“短視”行為有著本質區別,體現了使命型政黨引領現代化的獨特邏輯。自覺的使命擔當、長遠的戰略規劃、科學的頂層設計、強大的協調能力,使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內生驅動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領導直接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在全面邁向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共產黨所肩負使命的艱巨性和繁重性,所面臨國內外形勢的復雜性和嚴峻性前所未有,特別是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以及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帶來的新問題新挑戰,提出了不同領域和層面的新課題新任務。這就要求強化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現代化建設各領域各方面,加強黨對現代化事業的系統謀劃布局和協調整體推進,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增強改革的前瞻性、系統性、創新性、協同性,注重實踐探索,為開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深入推進現代化實踐探索明確前進方向、化解風險挑戰、激發強勁動力、匯聚磅礴力量。
第二,進一步健全完善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相結合的制度機制。制度就其本質而言,是人們在長期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具有約束力和穩定性的社會交往規則和行為規范。運用一系列制度設計、政策安排和決策部署,把“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的價值理念和實踐經驗結合起來并加以制度化,健全完善黨的領導下二者相互促進、有效互動的體制機制,對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保障中國式現代化順利開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作為頂層設計的謀劃者和領導者,通過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制度體系,建立健全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制,完善民主集中的組織制度,密切聯系群眾的制度等,在充分發揚民主、廣泛開展協商的基礎上形成國家長遠戰略和發展規劃,制定現代化推進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實現對現代化各領域各方面的頂層設計、總體布局、科學謀劃和統籌推進。
另一方面,人民群眾是推進現代化事業的主體力量,是推動改革創新的活力源泉。人民群眾特別是基層組織群眾鮮活的社會實踐蘊藏著豐富的智慧和力量。要鼓勵地方、基層、群眾解放思想、積極探索,善于從群眾關注的焦點、百姓生活的難點中尋找改革切入點,要推動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良性互動、有機結合。要充分尊重地方和基層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結合各行業各部門實際情況,解放思想、大膽探索、積極創新,從實踐中總結經驗,完善政策效果和意見建議反饋機制,為完善和優化頂層設計提供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