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祁志偉(北京化工大學文法學院副教授)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信息化建設陸續實現了從起步階段到快速發展的跨越,數字政府建設的技術基礎日益雄厚。進入21世紀后,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數字政府建設,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文件,包括《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于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指導意見》《國家電子政務總體框架》《關于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等。這些政策文件為全方位推進我國數字政府高質量建設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實踐指引。
重要意義
數字技術作為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導力量,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是創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的重要舉措,對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法治政府、廉潔政府、服務型政府意義重大。
數字政府高質量建設全面賦能政府治理現代化。在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層面,數字技術的應用促使政府更高效、更便捷地供給政務服務,增進政府工作效能,借助“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以及5G等數字化手段,政府的公共服務逐步實現在線辦事、移動政務、智慧城市等多元化轉型,為公民和企業提供更便利的服務體驗。在信息透明和公開層面,數字政府通過技術手段增強政府信息的透明度和公開度,讓社會、公民全面了解政府的決策過程。同時,公民從數字平臺、在線網絡、政務APP等渠道獲取政府信息、監督政府行為并加強數字溝通,進一步增強政府與公民之間的互動和信任。在政府治理創新層面,數字技術為政府治理提供了創新的手段和方法,加快實現政府業務流程的現代化和智能化。在治理模式層面,數字技術的應用可實現政務信息的實時監測和動態分析,助力政府及時了解社情民意和公眾滿意度,優化決策設計和資源配置。數字政府治理模式的核心在于,以數字技術實現全面賦能過程,并建立更加科學、精準的政策執行機制,增強政府治理的科學性和透明度,推動政府決策向科學化、精細化和民主化邁進。
數字政府高質量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數字政府高質量建設協同推進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生態以及數字公民的體系化發展,有效引導地方數字政府建設。實踐表明,全方位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有利于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轉型升級。一方面,數字技術可以顯著提升政府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為企業創新發展、社會文明進步以及全民安全有序等方面提供智慧化支持;另一方面,數字技術高效應用的價值將在未來產業發展、人才培育、鄉村振興以及智慧城市建設中全面顯現。
數字政府高質量建設增強國家發展能力。數字政府高質量建設有助于提升國家的綜合發展能力。在全球數字化轉型浪潮中,全方位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既有利于我國參與全球網絡空間規則治理,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網絡空間國際規則,也有利于攜手各國共同打造開放、公正、非歧視的數字發展環境。數字政府高質量建設對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體現我國數字政府建設的世界意義以及展現可信的中國形象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
現實挑戰
數字政府高質量建設既要遵循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政策要求,也要正視“技術負能”的現實問題。當前,我國數字政府建設在技術應用、組織變革與政策規范等方面仍面臨不同程度的挑戰,亟待從技術、組織與環境等維度把握問題的本質。
技術應用產生的多面性問題。在技術變革層面,數字政府建設以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為前提。然而,這些新技術的嵌入和應用可能面臨著技術膨脹、信息過載、信息排隊以及數據權力異化等問題。應對這些技術挑戰需要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及大量的資源。在數據安全層面,數字政府建設涉及大量的政務數據和個人信息的收集、存儲和共享,某種程度上關乎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政策出臺仍顯滯后,信息濫用、個人隱私泄露、數據過度收集等現象偶有發生。在信息壁壘和數字鴻溝層面,在偏遠地區和老年群體中,信息壁壘和數字鴻溝的問題相對突出,技術難以普惠、技術服務不到位以及技術偏好等現象逐漸成為新的治理議題。事實上,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源在于各級政府層面缺乏包容性政策設計、實用性平臺開發以及現代化數字技能。
數字政府建設中的組織轉型。數字政府建設涉及政府的組織重塑和流程再造,這些轉型通過顯性和隱性的方式,阻礙著政務數據的開放與共享。從歷史與實踐來看,一是文化和思維轉型。數字政府改變了傳統的工作方式和思維模式,并引入新的治理技術和方法,而這些變化與組織內部的文化可能產生沖突,使得部分基層政府工作者難以接受并適應數字化轉型,尤其是文化和思維層面的轉型。二是組織結構和職責調整。數字政府建設著力對組織結構和職責進行重新調整和優化,以適應數字化工作環境的需求。在此過程中,一般涉及人員的調動、崗位的調整和職責的重新定義,因此會引發不同程度的內部阻力。
法律和政策環境。數字政府建設依托于國家在法律和政策層面塑造的可持續環境。隨著新一代數字技術的引入,政府在政務數據安全、人才培養、數據開放與共享等環節,對法律和政策環境的需求比以往更為迫切。然而,我國數字政府建設領域仍缺乏專門性、系統性和專業性的法律規范。面對新型人工智能的沖擊、數據隱私泄露與跨境數據傳輸風險的現實挑戰,如何監管人工智能的應用以及如何保障數據安全等問題變得日益重要,亟待健全現有法律和政策。同時,數字政府建設涉及大量數據收集、處理和共享等環節,亦需塑造數據治理領域相關法律和政策運行的環境。
實踐路徑
要全面貫徹網絡強國戰略,把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政府管理服務,推動政府數字化、智能化運行,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應當以系統性和整體性發展為思路,全方位推進我國數字政府高質量建設。
數字政府戰略設定。數字政府戰略設定屬于政府治理現代化的關鍵議題,旨在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推進政府有效地解決技術應用和組織轉型帶來的各類難題。數字政府高質量建設,要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貫穿數字政府建設各領域各環節,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設置清晰的戰略目標和規劃,明確數字化轉型的愿景和發展方向;樹立數字化轉型的階段性行動目標,詳細部署地方政府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此外,要全方位考慮當前我國數字政府建設在法律和政策環境層面面臨的現實挑戰,合理評估并完善現有法律和政策,出臺適應數字治理新場景的法律和政策規范。
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字政府建設離不開新型數字基礎設施。要加大對“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關鍵技術的財力投入,加快完善數字基礎設施,推進數據資源整合和開放共享,保障數據安全,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更好服務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持續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智能化應用。提升網絡帶寬和覆蓋范圍,確保數字政府系統的暢通性和可靠性。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努力構建開放、公平、非歧視的數字營商環境;擴展智慧城市、智慧政務、智慧交通等應用場景,提高政府服務效率和質量,優化城市數字基礎公共治理渠道,推動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推進政務信息共享與服務創新。以信息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統籌發展電子政務,構建一體化在線服務平臺。首先,強化數據治理。要建立健全數據治理機制,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加強數據安全保護。各級政府要懂得大數據,用好大數據,增強利用數據推進各項工作的本領。其次,建立統一的數字政府平臺。以推行電子政務、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等為抓手,以數據集中和共享為途徑,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推進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再次,鼓勵各級政府部門加快推進政務服務創新,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政務公開、黨務公開,加快推進電子政務構建全流程一體化在線服務平臺。最后,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對未來數字場景中大規模的數據進行系統分析,為制定更科學、更有效的政策和法規提供現實支持。
強化數據安全保障。一是要設計相對完善的數據安全政策框架,明確數字政府的數據安全目標、原則和要求,確保政策能夠覆蓋數據安全、數據保護、身份認證等關鍵領域;二是要采取有效的數據安全技術和措施,包括技術感知、入侵檢測和防護系統、安全審計等,以保護數字基礎設施免受惡意攻擊和未經授權的訪問;三是地方政府需加強數據安全意識教育和培訓,建立健全數據安全管理體系,加強對信息系統和數據的保護,確保數字政府運行安全穩定。
建立數字治理體系。首先,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要加強技術治理領域法律法規的規范性應用,推動數字治理標準的制定和推廣,建立健全數字政府監管機制,確保數字政府在合法、合理的區間內運行。其次,要確保數字治理的公正、透明、可信和可持續,建立簡約的數字治理體系,明確決策的層級和責任,設立專門的數字治理委員會,明確利益相關者的參與方式。最后,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建立適用于數據隱私保護、信息安全、合規性要求等政策規則體系,以指導數字治理行為和數治決策。數字治理體系的建立要以優化現有的電子政務平臺為前提,提供多元化、便捷化的政務服務,增強政務信息的開放程度,建立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與數字公民之間的溝通和協同機制,促進多領域數字資源和政務信息共享,穩步提升數字治理的協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