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李志遠
現代戲作為一個戲曲概念出現是在20世紀50年代,在60年代初“三并舉”方針提出后,現代戲不僅正式成為與傳統戲、新編歷史劇并列的一種戲曲藝術類型,也明確了其所獨具的戲曲題材、創作手法和美學特點。尤其是把當下的人物、事件、生活、現象作為戲曲題材,就需要現代戲作品充分運用戲曲藝術來反映時代的律動、精神、氣度,使深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戲曲藝術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經過戲曲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可以看到現代戲的創作手法日趨嫻熟,藝術品質得到持續提升,優秀的現代戲作品不斷涌現,形成了自覺以人民為中心創作優秀現代戲的良性機制。
現代戲創作有與時代重大歷史節點保持一致的特點,近些年有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等一系列重大歷史節點,戲曲人創作了一批相應題材的優秀現代戲作品,如京劇《燕翼堂》《石評梅》《突圍》《林祥謙》《瑤山春》、昆劇《瞿秋白》、評劇《革命家庭》、錫劇《燭光在前》、越劇《楓葉如花》、川劇《江姐》、碗碗腔現代劇《驕楊之戀》、贛南采茶戲《一個人的長征》、豫劇《小推車》、粵劇《抉擇》等。同時,為了反映脫貧攻堅及取得的勝利,也創作了如彩調劇《新劉三姐》、豫劇《重渡溝》、黃梅戲《鴨兒嫂》、秦腔《楷模村》等一批現代戲作品。
因現代戲始終保持著反映人民生活、國家發展的傳統,可以看到現代戲的題材又有所拓展與強化。一是把現代化建設熱火朝天的干勁和取得的突出成績搬上了戲曲舞臺。如青島京劇院創作的京劇《東方大港》就以生動可感的舞臺形象再現了青島港的創建過程和“連鋼創新團隊”艱苦奮斗、追求卓越的現代海港工人精神風貌,而且該劇向生活尋找舞臺表演手法,形象地再現了工作中操作電腦、攀爬橋吊等的場景。二是把科研工作者作為作品的主人公??蒲泄ぷ髡?,尤其是從事高精尖科研工作的人,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不僅通常不具有傳奇色彩,甚至在外人看來多是枯燥乏味的,如何把這些人的故事講得生動、人物形象塑造得立體,以彰顯他們高尚的人格、令人嘆服的家國情懷,無疑是擺在戲曲人面前的難題。新編京劇現代戲《長空烈焰》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其所塑造的“兩彈一星”元勛郭永懷的形象立體飽滿,故事講述平實而感人,為現代戲表現科研工作者提供了經驗借鑒。三是把各行各業社會基層服務者、普通人物作為現代戲的主角。如豫劇《大河安瀾》中的大河、粵劇《三水女兒·紅頭巾》中的帶好、秦腔《楷模村》中的周正、滇劇《張桂梅》中的張桂梅、臺州亂彈《我的芳林村》中的芳華、豫劇《風雨王家壩》中的張國山、評劇《我的嫂子我的娘》中的佟立華、海城喇叭戲《杜鵑花開》中的劉娟、滿族新城戲《灑下一米陽光》中的郭明亮、晉劇《武漢鼎》中的武漢鼎、越劇《第一縷陽光》中的趙大海等,這些作品所塑造出來的每一位鮮活的人物,既是生活于百姓身邊左鄰右舍的人物,又都具有令人心生敬佩的品質和促人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
現代戲的創作還表現出兩個比較顯著的特點。一是創作現代戲成為戲曲院團的自覺追求,無論是國家級、省級院團還是基層院團,無論是大院團還是“天下第一團”,都積極創作現代戲以反映人民的心聲和時代的精神風貌。這一創作風氣的形成必將推動現代戲創作走向成熟。二是多數地方戲曲院團都選擇當地的人或事作為題材。如江西撫州旴河戲《忠誠》選擇的是江西總隊撫州支隊一級警士長、通信修理技師李進明的事跡;云南滇劇《忠誠》選取的是云南省臨滄市公安局民警張從順、張子權父子的事跡;陜西秦腔《楷模村》的原型是陜北綏德郝家橋村。選擇地方的人或事作為現代戲的題材,看似表現出創作題材選擇的狹隘,實則是通過地方劇種與地方人和事的結合,令當地觀眾更易于接受并產生心理共鳴,也能夠把當地文化帶向全國,從而實現現代戲創作的效益最大化。
整體來看,一些現代戲作品已經做到了從現實生活中打撈題材并通過渾融的藝術手法塑造出豐滿、可感的典型形象,讓觀眾從中享受現代戲的藝術美。不過,不少現代戲作品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敘事結構模式的同質化。人們生活在共同的時代,多數人的生活狀態是近似的,但在以藝術品質為追求的現代戲敘述結構中,決不能因事實的近似而令多數以人物為主的作品結構相同或相似,需要創作者運用藝術想象就實構虛,創作出別具特色、富有新意的作品。二是向現實生活尋求表演手法的力度不夠。李漁在《閑情偶寄》中強調劇本要“語求肖似”,舞臺表演何嘗不是如此,如今現代戲創作以前較少涉及的當代題材時,如何根據現實生活創造出適合人物身份和時代審美的舞臺語匯,尤其是表演身段如何實現從對現實的簡單模仿到對現實生活動作的藝術化呈現,還需要下大力氣加以解決。目前現代戲創作雖然已經注意向生活要表演手法,但還有極大的提升空間。三是不少現代戲作品缺乏感人的藝術品質。一些作品雖然表達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很正確,但卻沒有轉化為可親、可感、可愛的藝術形象,而是讓劇中人大段地高喊口號、宣講道理。一些作品舞臺呈現能夠較好地運用多種手法,也能顯現出主創團隊的藝術追求,但整體卻讓人只感受到了形式的炫酷、熱鬧以及逗樂與煽情,卻無法從中受到情感的觸動。
現代戲因其特殊使命及美學定位,具有無可替代的藝術價值,相信隨著現代戲創作中各種問題得到逐步解決,一定能夠持續創作出一系列感人的藝術形象,表現時代精神,彰顯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