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劉松博(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勞動人事學院教授),胡威(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促進人才區域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著力形成人才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這是我國立足更高起點、瞄準更高層次、錨定更高目標,對全面深入推進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出的科學思考和系統安排,為開展人才工作提供了清晰的目標指引。
在人才的國際競爭中,比較優勢的本質是人才的經濟生產力,表現為在國與國的動態博弈中,一個國家的人才規模、素質、效能和創新活力。
當前,我國的創新能力和科技實力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國家競爭力顯著增強,但是在高端人才數量和質量方面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人才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國家戰略人才力量有待進一步加強,著力形成人才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是人才強國建設的必經之路。
優化人才環境,促進國際交流
只有建設好人才成長發展環境,才能保障人才發揮所長、貢獻所能,才能保障我國對人才的吸引力。
要建設好我國的人才環境,一方面要加強硬件環境的完善,加大經費投入,保證科研工作條件向國際一流科研工作條件看齊;著力公共服務,為人才提供穩定的生活環境,確保外來人才順利融入當地體制、本地人才持續增強家鄉歸屬感。另一方面要打造優質的軟件環境,各層各界要以積極真誠的態度、包容開放的文化、科學合理的政策,不斷引導人才能用力、肯用力、想用力。同時,從宏觀環境來看,要加大對人才強國戰略的支持,通過重大戰略部署、重大方針政策、重大要求舉措,營造惜人才、愛人才、重人才的社會氛圍,形成完善的人才工作頂層設計,切實指導人才環境的發展完善。從微觀環境上講,各基層仍需提升思想認識,落實好各項人才政策,提升人才待遇標準,提供各類配套服務。
同時,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人才的流動也更加頻繁。在當下我國高端人才供不應求,與西方發達國家在頂尖科技與教育水平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的背景下,積極開展國際交流,是把我國建設成為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重要路徑。
我們要以海納百川的開放姿態、石赤不奪的戰略定力、旋轉乾坤的大國雄心,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促進國內人才“走出去”交流提升,進一步調整海外人才工作的觀念和方針,從人才占有向人才使用轉變,對于部分關鍵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在合作交流中不斷提升我國的人才水平、發揮國內外人才價值。
發揮體制優勢,完善制度機制
舉國體制是在充分發揮市場經濟基礎上政府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體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重要體現。發揮舉國體制優勢,要堅持人才強國戰略,發動各層各界各主體積極參與人才工作。
政府要落實好人才的配套管理服務機制建設,同時要加強人才法制建設,為人才工作的合法化保駕護航。用人主體要著力于人才選拔、人才聘用、人才發展、人才激勵等人才微觀工作。人才市場要維護好市場秩序、市場競爭、市場規則、市場價格。
制度決定著人才工作方針理念的落地效果,影響著人才融入本土體制、發揮才能價值的程度,對我國提升人才吸引力和人才競爭力發揮著關鍵性作用。
要把我國建設成為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健全人才制度是重點。中國特色人才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斷完善,我國逐漸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才培養、吸引、流通、使用、激勵、保障制度。同時也要借鑒國際經驗,在完善人才市場、優化人才流動配置、明確人才發展路線等方面長效用力。
人才評價機制是健全人才制度、形成國際競爭比較優勢的強力抓手。
著力人才評價機制創新,要建立辯證客觀的評價標準,既要多元又要統一,既要全方位評價人才,又要“一碗水端平”,拒絕“有色眼鏡”看人。要確定合理恰當的評價周期,既要獎勵即時成績,又要關注長期潛力,以動態發展的眼光看待人才、關注人才、評價人才。要培育合格高效的評價主體,強化用人主體的評價能力,強調市場導向的評價內容。要發展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吸收先進國際經驗。最終建立兼具公平性、科學性、適用性的健全完善的評價機制。
健全教育體系,做好數字化工作
健全我國的教育體系,是培養人才的基礎要義,是擴充潛在人才儲備的核心舉措,是應對國際人才競爭挑戰的戰略需要。
建設我國的教育體系,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要進一步推動義務教育的均衡優質發展、縮小城鄉區域教育資源差距。要發展好素質教育,增強教育活力,培養創新型人才。要加強高等教育在培養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形成人才結構的國際比較優勢。要統籌好職業教育、繼續教育,促進多樣化發展,造就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等,建立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要關注特殊教育,促進教育公平。
在人才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做好人才的數字化工作,推動數字化工具的應用,有助于掌握各行業尖端人才結構、人才數量、人才分布等信息,為人才交流和人才合作打好扎實基礎,有利于形成人才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
要做好頂層指導,將國家大數據戰略與全球人才大數據開發結合起來,為人才數據收集和應用提供堅實保障。要建立全球視野,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采集全球人才數據,爭取形成全球人才的地域分布圖和行業結構圖。要關注實踐落地,進一步建立全球人才數據庫,研究各類人才的應用場景和國內需求,動態監測,為人才評價和人才戰略做好準備。要借助數字化發展和互聯網工具,嘗試拓展人才交流的途徑。要加強法制建設,防范人才數據收集中的風險,降低法律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