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楊雨欣(廣州城市輿情治理與國際形象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員);侯迎忠(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粵港澳大灣區既是我國向世界展示改革開放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國際社會觀察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作為我國重要的國際傳播樞紐,粵港澳大灣區具有豐富的傳播資源和獨特的地緣優勢,既是中國話語體系與世界話語體系對話的橋梁,又是講好中國故事和改革開放故事的引領示范地。為此,構建一套成熟系統的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話語體系與話語實踐創新機制顯得尤為重要。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話語體系的內涵要義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一個概念,誕生的時間并不長,但其蘊含著政治話語、經濟話語、文化話語、生態話語等一系列豐富而深刻的話語內涵,具有特定的政治意義、政策引領和目標導向。從國內視角來看,粵港澳大灣區是引領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創新示范區;從國際視角來看,粵港澳大灣區又是對標世界三大灣區,推進中國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先導區域。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話語體系的內涵,應當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民生、生態、科技、傳媒等多個維度,而其核心要義在于以下三個方面。
政治話語體系。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戰略舉措,其話語體系構建首先應當基于政治視角,在全球治理的開放話語體系中構建具有中國特色又能被國際社會接受的政治話語體系。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提到,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需要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增強港澳同胞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202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廣東時強調:“粵港澳大灣區要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黨中央精神和一系列重要目標部署凸顯了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意義,詮釋了粵港澳大灣區政治話語的深刻內涵,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政治話語體系構建的思想基礎。
經濟話語體系。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改革開放、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示范地,其經濟發展水平全國領先。近年來,尤其以科技創新、高端制造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導構建全新的產業結構體系,區域經濟集群優勢非常明顯。其經濟話語體系涵蓋改革開放再出發、科技創新、區域發展、社會民生等多樣性話語框架。筆者在以往研究中發現,國際輿論對粵港澳大灣區為世界經濟發展帶來的新機遇、各國企業在灣區與中國展開合作的可能性、灣區經濟發展的美好前景等議題關注較多。為此,粵港澳大灣區經濟話語應著重構建國內外多元經濟主體互惠合作的發展話語體系。
人文話語體系。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同宗同源的文化共同體,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其人文話語體系涵蓋嶺南文化、生態文明、學術話語、情感認同等話語框架。廣東和香港、澳門民族同宗、文化同源,共同孕育的嶺南文化,串連起廣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雷州文化等豐富的區域文化資源。《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支持粵港澳加強合作,共建人文灣區,共同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為此,粵港澳大灣區人文話語體系就是要對三地文化資源進行整合,以“粵港澳大灣區文化”整體形象進行國際傳播與文化交流,打造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和民族情感共鳴的人文灣區形象。
話語體系構建策略與機制創新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話語體系建構是一項具有開拓性的工作,要著重處理好兩對關系:中國話語體系與世界話語體系的關系、灣區話語體系與國家話語體系的關系。需要從世界性、中國性、地區性三重視角層層遞進,挖掘出灣區話語體系的整體性與獨特性。具體而言,第一,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話語體系需要具有世界性特征,采用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構建區域性的國際傳播話語體系,實現中國立場的國際表達。第二,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話語體系需要具有鮮明的中國個性特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話語體系構建的價值引領。同時,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話語體系構建需要關聯人類文明新形態對外傳播話語體系、“一帶一路”對外傳播話語體系、中國式現代化國際傳播話語體系等相關要素。第三,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話語體系需要具有地域性特征,凸顯該區域的地理優勢、港口優勢、文化優勢、創新優勢、產業優勢,使之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際經濟舞臺上的重要地位相匹配,與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和開放合作的前沿定位相匹配。
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包括兩個特別行政區和珠三角九市,構成我國超大規模的城市群,如何在國際傳播話語體系構建的基礎上推動話語實踐機制的創新,既具開拓性又有一定的挑戰性。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話語實踐的創新機制包括話語體系的運行機制、保障機制、協調機制、實踐路徑等多個環節,必須綜合考量。首先,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話語體系必須有明確的價值內核。對外話語的價值體系是指一個國家和民族向外界展示與表達自身價值追求、道德觀念、目標遵循、行為準則、交往原則等理念性、原則性的話語。話語價值體系是國際傳播話語體系構建的邏輯起點。塑造良好的灣區形象,展示我國改革開放的卓越成就,是新時代賦予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話語體系的任務和使命。只有在價值體系的指引下,才能在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話語體系的同時,將特定的價值觀念進行國際傳播。其次,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話語體系需要深厚的理論知識體系作為支撐。知識體系是指基于價值體系建立起來的認知體系,人類通過認知、接受外部世界的信息,并對其進行處理和加工,使之逐步內化為約定俗成、習以為常的普遍規律。黨的領導人歷來都非常重視國際傳播話語體系建設,已經形成一系列緊密聯系、融會貫通的認知共識,如講好中國故事、“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全球治理等,這些是話語實踐的原則立場與方法論。最后,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話語實踐需要語義豐富的話語表達體系,這是價值體系與知識體系的外化形態,是話語體系由理論向實踐轉化的表現形式。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話語體系,最終需要在表達層面向世界講好灣區故事。
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話語體系,還需要良好的三地協同保障機制,以確保在國際傳播中的有效協同。具體包括政策協調機制、信息共享與合作機制、資源整合與協作機制等。通過建立政策協調機制,促進灣區內各級政府間的合作和協商,共同制定國際傳播策略規劃,以確保三地在國際傳播中的行動和發聲保持一致,營造和諧共生的話語氛圍。通過建立信息共享與合作機制,及時分享與國際傳播相關的信息數據,加強三地信息交流互通,避免信息不對稱,以便更好地協同行動;通過建立資源整合與協作機制,合作共享資源,包括人才、資金、設施等,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國際傳播話語體系的建設效率和質量。此外,三地還可通過建立合作交流平臺、加強人才培養與交流、推動產業協同發展等方式,進一步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話語體系的協同保障。通過上述機制的建立和運行,粵港澳大灣區可以實現更高效、更有力的國際傳播,以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競爭力。
綜上所述,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話語體系構建具有前所未有的開拓創新意義,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圍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2035年遠景目標,立足灣區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實現建設人文灣區的宏偉目標。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重大突發公共事件媒介化治理的多元協同機制研究”(22AXW007)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