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朱歡(江西省南昌市鐵路第一學校教育集團桃花校區)
朱永新先生曾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閱讀不僅是學生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和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也是精神成長的重要方式。談及閱讀,人們聯想的往往是語文閱讀,然而現代及未來社會要求人們具有的是一種以語文閱讀能力為基礎,包括外語、數學、科技等學科在內的綜合閱讀能力,所以加強學科閱讀顯得尤為重要。我結合自己的經歷,總結了學生數學閱讀中的“加減乘除”,以此激發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與能力。
加上一些興趣,讓學生愛上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設計或選擇數學閱讀素材的時候,應該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興趣需要選擇合適的閱讀內容,只有學生感興趣了,數學閱讀才有可能真正地發生。
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在班級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閱讀活動,如課前三分鐘數學閱讀小故事分享會、好書推薦會,帶領學生制作數學閱讀手抄報、繪制數學連環畫等。此外,我還積極與家長溝通尋求支持與配合,建議家長每晚睡前給孩子講一個數學小故事。除了每日堅持數學閱讀打卡外,我還策劃了每周一節數學閱讀課、每月開展數學閱讀積分兌換會、每年評選“年度數學閱讀人物”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給學生提供閱讀展示的平臺,讓他們在活動中激發閱讀的興趣,增強閱讀的動力,變“要我讀”為“我要讀”,讓數學閱讀如呼吸一樣自然。
減去一些包袱,讓學生輕松閱讀
由于數學語言具有符號化、邏輯化及嚴謹性、抽象性等特點,數學閱讀有不同于文學閱讀的特殊性,導致很多學生讀不懂、讀不透。如何才能讓學生甩掉包袱輕松閱讀?此時教師和家長的鼓勵與表揚就格外重要,要相信孩子沒讀懂也有價值,正所謂:“酸甜苦辣都是滋味,吃進去都有營養。”換句話說,就算此時沒讀懂,但只要讀下去,就相當于埋下了一顆好奇的種子,他日必將生根發芽、破土而出、茁壯成長。
為了讓學生堅持閱讀,我總是在他們遇到困難時第一時間予以安慰和鼓勵,如當學生看不懂《馬小跳玩數學》這本書里的一些數學題目時,我會說:“沒關系,我會幫助你的。”當學生對數學閱讀厭倦時,我會說:“堅持下去,堅持就是勝利!”當學生讀完之后會忘記時,我對學生說:“不要緊,我也會忘記的。”慢慢地,學生釋放了壓力,放下負擔帶著愉快的心情去閱讀,反而會事半功倍。
乘上一些方法,讓學生高效閱讀
捧起一本書讀是興趣,但是長期讀、高效讀是一種能力。在數學閱讀中教師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發揮榜樣的力量,一方面可以帶領學生共讀,以“共鳴”與學生“共情”。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開展親子閱讀活動,評選數學閱讀書香家庭,積極調動家長的參與度。此外還可在班級設置數學閱讀專欄,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閱讀,營造“人在書中,書在手邊”的閱讀場。
為了讓學生高效閱讀,我會在和學生的共讀中講授閱讀和學習的方法,如“不動筆墨不讀書”“好書不厭百回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等,這些好的讀書方法在數學閱讀中同樣很適用。此外,我還會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讀、記筆記、小組討論等方式解決問題,提升閱讀效率。
除去一些焦慮,讓學生增值閱讀
數學閱讀作為一種思維訓練,具有長期性、成長性的特征,短期內可能不會看到顯著成效,這導致很多學生家長認為數學閱讀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影響學業成績。此時教師要積極引導家長消除顧慮,讓他們明白,數學閱讀也是一種學習方式,是開闊學生視野、實現數學思維增量的一種有效途徑。
當學生數學閱讀豐富后,會用書中的“小妙招”“金點子”解決學習中的難點問題。在學習六年級上冊數學廣角《數與形》時,學生會想到華羅庚的名言:“數缺形時少直觀,形少數時難入微;數形結合百般好,割離分家萬事非。”由此體會到數形結合的妙處。在學習《觀察物體》時,學生會想到蘇軾的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感受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這些深入淺出的人生哲理都可以在數學學習中運用,從書本中來,到學習中去,既讀書更育人。
閱讀可以打開自我、打開世界、打開未來,是最好的學習。“加減乘除”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激勵學生讀書的恒心,激活學生讀書的狀態,讓學生在數學閱讀中愛上數學、愛上生活。讓我們永遠相信數學閱讀的力量,一起向更深處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