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何忠國
3月3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舉行,大會新聞發言人向媒體介紹有關情況時,公布了一組數據:“今年春節假期8天,全國國內旅游出游4.74億人次,同比增長34.3%,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6326.87億元,同比增長47.3%,國內旅游出游人次和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均大幅增長,創歷史新高”。由此得出一個結論,“人民群眾提升生活品質的需求蘊含著巨大消費潛能,是拉動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
高品質生活越來越成為人們討論的“熱詞”,反映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當下存在“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等多重因素疊加的形勢下,談高品質生活似乎有點“奢侈”。但若從發展的眼光看,通過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品質,進一步釋放消費潛能,以高品質生活需求促進高質量發展,不失為求解經濟發展難題的一個重要思路。
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是中國共產黨人孜孜以求的奮斗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民群眾的生活始終牽掛在心。他在2024年新年賀詞中指出,“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也很樸素,歸根到底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必須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生活品質”。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但對于實現人民高品質生活我們要有清醒認識。
一方面,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大家過上更好生活,我們不能滿足于眼前的成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對我國發展的不利影響持續加大。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國際循環存在干擾,影響新時代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的進程。
另一方面,人民群眾的高品質生活需要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一種需要得到滿足以后,又會產生新的更高的需要,這是事物發展的基本邏輯。馬克思指出,“已經得到滿足的第一個需要本身、滿足需要的活動和已經獲得的為滿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國家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民的生活品質也必將隨著高質量發展而提升。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是人民群眾對更高品位、更高質量生活的不懈追求。所有這些,都構成了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之源。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有一句話,強調要“注重從企業和群眾期盼中找準工作著眼點、政策發力點”。我們要把提升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作為破題的方向,在深化改革中創造人民群眾幸福生活,在解決群眾關鍵小事難事中提升生活品質。從增加收入、優化供給、減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綜合施策,激發消費潛能,培育消費增長點,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優化消費環境,推動商品和服務質量不斷提高,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改善生活需要。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提出,要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這些舉措將有力促進投資和消費,為更好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品質發揮積極作用。
前行路上,有風有雨是常態。面對經濟發展的波動性、不確定性,要有平常心,要有不惑于一時順逆、洞悉事物本質的戰略定力。“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向最難之處攻堅,追求最遠大的目標,用心用情用力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努力做好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品質這篇大文章。(何忠國)